第116章 第一次见面
十一月份,徐朗从深圳坐船到了香江。
廖家明早就按照安排,在葵涌货柜码头租好了仓库。所有运来的棉大衣都整齐地码放在仓库里。
徐朗没多耽搁,直接把衣服收进储物空间,办好签证就买了飞往熊国莫城的机票。
到了莫城后,徐朗费了些功夫,找到一个叫保罗·德米特里耶维奇的当地人。这人三十多岁,之前在别的外贸公司干过,因为性格太老实替人背了黑锅,刚被老板开除,正处于失业中。
徐朗对保罗用了“行政管理”能力,给他打上高级标记。相处一个多月后,保罗的忠诚度被拉满到100%后,徐朗这才放心让他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租好仓库把带来的衣服都放了进去。
现在的熊国光顾着发展重工业,轻工业产品特别缺,日用品都供不应求。徐朗带来的棉大衣定价一百多卢布一件,在当地人眼里简直太便宜了。报纸广告一登,马上就有大批代理商找上门来。不到一个月,所有衣服就被抢购一空。
这批货卖完,账上一下子多了五百多万卢布。徐朗给保罗的公司留了五十万卢布当运营资金,剩下的钱全都换成美金,差不多有370万,全部打回了香江的星朗贸易公司。【注1】
等徐朗回到香江时,已经是1988年2月了。
徐朗一到香江就给胡广生打电话,这才知道上海正闹甲肝,已经有好几万人中招了。听说板蓝根能防这个病,现在全上海都在抢购,市面上已经断货了。
徐朗一听这事,马上让廖家明带着现金去买了一百万的板蓝根。他亲自押着这批药从深圳入关,雇了两辆大货车,马不停蹄地往上海赶。
回到上海后,徐朗以明珠贸易公司的名义,把整批药都捐给了政府。虽然这些药还是不够用,但确实帮了大忙。报纸上专门报道了这件事,把徐朗和明珠公司好一顿夸。这一下子就让徐朗在上海出了名,老百姓都说他是个有良心的老板。
到了三月份,疫情总算控制住了。等到四月,大家的生活都恢复了正常。
五月。
时隔大半年,徐朗再次走进外滩27号。
走进三楼服装科科长办公室,金科长亲自给他倒了杯茶。徐朗赶紧双手接过,笑着说:“能让金科长亲自泡茶,令我受宠若惊啊!”
金科长摆摆手:“就凭你捐了一百万的药,这杯茶你就当得起。你现在可是出名了,连上头领导都注意到你了,以后可要好好干,别辜负领导的期望。”
“金科长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徐朗连忙应道。
金科长指了指桌上的订单:“徐总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不到一年时间,生意就做到这么大了。”
这次徐朗带来了两张订单:一张一百万美金的服装订单,还有一张一百万美金的副食品订单。
徐朗解释道:“金科长,我和香江那边商量好了,除了服装,还想进些副食品,主要是想把公司的经营范围扩大点。不过副食这块我不太懂,想听听您的建议。您要是觉得不合适,我也可以让香江那边把两百万都改成服装订单。”
金科长听完,惊讶地打量了徐朗几眼:“没想到徐总在那边这么有面子,连订单都能随便调整。”
说着又笑起来:“不过我可不能为了业绩抢人家食品科的单子,传出去程科长该找我算账了。这样吧,晚上我约程科长一起吃个饭,帮你引荐一下。”
徐朗听了心里一喜。
年前他去香江前约了好几次,都没能请动金科长,没想到这次她不但主动攒局,还要帮忙引荐食品科科长,看来那一百万的药捐得真值!
1988年是物价闯关之年,去年的全球股灾,使大量的国外订单取消,外贸公司的领导正在为后面的生产计划发愁。徐朗带来的这两笔订单,不但解了燃眉之急,也为别的外商做了表率增添信心。
这就是为什么当徐朗提出,可以把两百万订单全换成服装时,金科长没同意的原因。两人站的位置不同,想法自然不一样。金科长这么处理既卖了其他部门人情,又在领导面前挣了表现,可谓一举两得。
六月底,汪明珠大学毕业。
汪明珠顺利的被分配到了外滩27号服装科工作,老汪很高兴,决定请全家人去吃海鲜庆祝。
当然,老汪也叫上了徐朗和胡广生。
可惜胡广生在外地出差赶不回来,他现在负责产品质量检查,整天在各个工厂之间跑来跑去,忙得很。
徐朗开着他新买的丰田皇冠回到思林路。现在私家车还很少见,个人买车才开放没多久。不过上海到底是上海,有钱人真不少,徐朗去上牌的时候,车牌都已经排到沪AZ0008了。
现在思林路的街坊邻居,可没人再说徐朗是小瘪三了。他和胡广生,如今可是弄堂里最出息的年轻人了。
以前胡广生偷偷跑出来找徐朗玩,回家总要挨骂,有时候还要挨打。现在倒好,他爸妈逢人就说:“我家阿生从小就聪明,阿朗也是,这俩孩子我从小就看出他们将来有出息!”
徐朗把车停在路边,手里拿着大哥大往弄堂里走。一路上不断有人跟他打招呼。
走到曹阿姨家门口,刚要敲门,门却从里面打开了。一个烫着微卷长发、戴着大圆框眼镜的高挑姑娘出现在门口。
突然,徐朗听到了面板提示。
【可签到人物(1):未完成】
来这里一年了,这是他真正的第一次见到汪小姐。
他心中默念:“签到。”
【签到主角“汪小姐”】
【获得体质属性1点】
【储物空间升级为10万立方米】
“朗哥哥!”【注2】
汪明珠惊喜地喊道,把徐朗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他微微一笑:“明珠,好久不见。”
----------
注:
1、1987年,熊国官方规定:1美金= 0.60卢布(官方强制设定,不反映真实价值)。由于卢布不能自由兑换,嘿市上美金更值钱。1987年嘿市汇率约为1美金≈ 15卢布。1988年后,熊国经济加速恶化,卢布开始大幅贬值。到了1991年,卢布完全崩溃。因涉及敏感话题,本文在此处模糊处理。
2、沪语读作“Lang Gu Gu”(“哥哥”连读为“咕咕”),兼顾亲昵与尊重。原剧中,汪小姐叫“景秀”为“景秀阿哥”,这种称呼强调家族关系,过于正式。如果汪小姐叫徐朗为“徐家阿哥”显得不够亲昵,所以我在文中用了“朗哥哥”。(我不是上海人,不知道这么写对不对。如果哪位书友了解,还请不吝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