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二周目:什么叫大明第一勇士

第35章 黄台吉在备战

  要知道崇祯皇帝已经重生了,但是黄台吉没有重生。

  上辈子黄台吉的入口之战,就是清军从长城各关口进攻明朝的战役。

  第一次入口之战在1629年10月,后金军10万以蒙古兵为先导,绕道喀喇沁部落,攻破长城口上的大安口、龙井关。

  因为当时北直隶的文官士大夫都是些废物,哦不,说他们是废物都有点抬举他们了,这群蠢驴吃空了国家,导致北直隶都没有一支能战的军队。

  连饭都吃不饱的精兵在冷兵器时代是在做梦。

  黄台吉也不知道他应该按照剧本在崇祯二年入侵大明啊。

  真正促使黄台吉提前发动对大明的入口之战有三点。

  一,满清确实缺少粮食。

  二,黄台吉确实需要带着满清抢劫来巩固权威。

  三,明朝居然出了雄主,还懂家丁,这对大金(满清)的威胁太大了。

  首先就从第一点开始分析,由于满清的体制很奇怪,用的不是商鞅的“耕战”策略,而是就特么一个字“战”。

  商鞅都懂利出两孔,结果满清在这里玩利出一孔。

  所以导致的结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满清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比起饭都吃不饱的明军来说有极大的优势,但是缺陷也很大,没人种地啊。

  由于整个满清集团脑子里全是打仗的事情,种地的事情就给耽误了。

  不种地,粮食就不够吃,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满清就在事实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临粮食不够吃的窘境。

  而自从王在晋在崇祯皇帝的支持下当上了王督师,坚持不给科尔沁部卖粮食,导致满清的粮荒比历史上更加严重。

  备注:历史上卖给科尔沁部的粮食都被满清给强行拿走了,所以饿死的是科尔沁部的蒙古人,而不是满清的八旗兵。

  但是现在科尔沁部也没粮食啊,黄台吉想娶抢劫科尔沁部都没用。

  那么还有谁有粮食呢?

  大明。

  黄台吉不肯来抢劫,他的八旗兵就要饿死了。

  反正打北直隶只是有可能战死,但是不打北直隶是百分百饿死的结局。

  那么黄台吉就想通了,一样都是死,还不如去打北直隶呢。

  打赢了能解决吃饭的问题,打输了也能解决吃饭的问题。

  关于第二点,也就是黄台吉需要通过抢劫大明来巩固权威。

  其实这一点也算是比较好理解的,还是要看满清八旗的构成。

  代善手里有个正红旗,加上岳托、硕托这两个代善的逆子掌握的镶红旗,实力并不算小。

  要不是代善家里不和睦,没准现在的满清大汗就是他代善了。

  但是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三兄弟控制的两白旗实力更加强大,比起黄台吉的两黄旗更加有战斗力,黄台吉死后多尔衮执政就是两白旗战斗力的最好证明。

  而阿敏成为镶蓝旗旗主,正蓝旗的旗主则由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担任。

  最后就是黄台吉的两黄旗了,可以说黄台吉的汗位一点都不稳固,实力不强,八旗内部能挑战的他的非常的多。

  历史上的黄台吉就是凭借一次次的入口之战打赢了,建立起威望才能对八旗进行调整,稳固自己的汗位。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崇祯皇帝真的会打仗,懂家丁,而且正在快速训练“十万天子家丁”。

  一个认真训练,装备精良的辽镇家丁战斗力和满清红甲兵持平,其中的佼佼者足以和白甲兵对抗。

  但是辽镇能控制的家丁最多几千,还在各个将领手里,难以集中使用。

  相反的,满清野猪皮的骑兵在质量上旗鼓相当,但是数量上就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也就是说,在一场万人规模的团战上,明军一方可能拥有三万额兵和一千家丁,但是对面的满清野猪皮可以轻松集结一支万人的八旗兵来对抗。

  如果是后世的某个光头校长,肯定很熟悉这个剧情。

  这个梗来自蒋校长的优势在我,原文如下:

  “当年,先总理(孙中山)领革命军,分三路汇合徐州,兴师北上。

  光复徐州的第二天,清帝见大势已去,宣告退位。

  民国十六年四月,也正是在徐州城郊。

  我有幸亲率数十万健儿,征讨北洋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大获全胜。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被困垓下?

  仿佛这中原古战场,对于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

  二十年前,我从徐州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中华秋海棠叶遂归于一统。

  本党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短短二十年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为我的葬身之地了吗?

  无论怎么讲,会战兵力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娘希匹,XX无能。”

  孙权表示,这我熟啊。

  “无论怎么讲,会战兵力是十万对八百,优势在我!”

  上面虽然都是段子,但是认真研究一下就明白了,战场总兵力没用,能打仗的军队才有用。

  三万明军对一万八旗兵,优势在八旗兵一方。

  实际上就是一千明军家丁对战一万八旗兵,所以战场上这一千明军家丁被打崩了,明军就会兵败如山倒。

  那么崇祯皇帝的威胁在哪里呢?

  崇祯皇帝是真的懂军事的。

  这一点在崇祯皇帝带着三千天子家丁打崩了十几万的林丹汗部队能能搞明白两点。

  一,崇祯皇帝真的懂军事,懂打仗。

  二,崇祯皇帝真的懂怎么武装和训练家丁。

  黄台吉自己估摸着自己如果只带上三千八旗白甲兵去和林丹汗作战,能赢,但是肯定也会损失惨重,而且根本不可能抓住林丹汗这个跑路汗。

  而崇祯皇帝居然就带着三千天子家丁打败了林丹汗,而且自己也没有什么重大损失,尤其是让那个把跑路天赋都点满了林丹汗连跑路都没成功。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林丹汗从头到尾一直都在被崇祯皇帝压着暴打,以至于连跑路的时间都没有。

  那么崇祯皇帝亲自率领的三千天子家丁战斗力比三千白甲兵都强,这更是让黄台吉冷汗直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