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阳人之战
此时中军大帐之中,韩军军官都已经到齐了。
卫青看着数十名韩军军官,脸上难得的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说道:“今日副将曾经问本将,我们到底能不能防守住南阳城。
想来大家也都有这个疑惑,那本将也就跟大家交个底吧,此次我们不但要守住南阳,还要击败秦国的军队。”
听到卫青的话,下面的军官们都哗然了起来。
能够守住南阳城就已经是巨大的胜利了,想要战胜十万秦军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难不成是上将军癔症了不成?
卫青面对哗然的韩军军官,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有信心,那本将今天就率大家出战秦军。”
军心从来都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即便是从来没有训练过的刚入伍的新兵,只要拉到战场上打上几仗,那必定也会成为精锐。
只不过这样的代价就太大了些。
之前的韩军军机松弛,训练偷懒,所以战斗力比起秦军有着极大的差距。
再加上秦军丝毫不弱于韩军的铠甲,还有军功制度的激励,秦军对战韩军几乎都可以以一当三。
这并不是说一名秦军就能打赢三名韩军,而是秦军的士气更高,也更加不容易溃散。
打个比方,秦韩之间对战,秦军和韩军同样出动一万人,但是韩军在伤亡两千人就会溃败。
而一万秦军即便是伤亡五千人,也依旧保持着战斗力,不会溃败。
这就是秦韩之间军队战斗力差距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受到士气的影响。
韩军恐秦军久矣,就算是卫青带领的韩军脱胎换骨,可是心中的畏惧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消除的。
为了提振士气,卫青决定亲自带领两万韩军去攻击秦军的先锋部队。
卫青指着地图说道:“根据探子回报,秦军已经离开河内五天时间了,按照秦军的行军速度,此时大约已经快要到我韩国边境了。
这次的秦军先锋乃是一支万人部队,本将今天就要在我韩国边境阳人城击溃这股秦军先锋。”
见到卫青居然真的要出兵,副将连忙劝说道:“上将军,这秦军先锋距离秦军大部队不过三十里。
若是发生战斗,秦军只用一个时辰就能派骑兵赶到。
而且按照秦军的兵力配置,十万秦军中最少有八千到一万骑兵。
若是到时候秦军骑兵和秦军先锋前后夹击,我军就危险了啊。”
能被卫青选为副将的,这名韩将虽然不敢说是足智多谋,也无论是智商还是领兵能力都是在水准之上的,或许不算是名将,可各项能力也都中规中矩,没什么明显的缺点。
卫青自然也知道副将所说的有些道理,甚至对于副将的意见,他十分赞赏的说道:“不错,最近智谋有所进步。
所以这次本将选择的战场就是在阳人城后的五十里,你知道为何本将会将战场选在这里吗?”
副将看着地图上标注的阳人城,然后又大概估算了一下五十里的距离,惊讶的说道:“上将军,这阳人城后的三十里是汝水,再往后二十里则是一片平原地形。
难不成上将军是想半渡而击之?”
卫青摇了摇头,说道:“我军并没有太多的骑兵,半渡而击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况且秦军多马,探子的侦查范围也一定很远,想要埋伏秦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副将疑惑的挠了挠脑袋,不解的问道:“那将军为何要选在这里和秦军对阵?”
卫青手指指向这片平原,说道:“在这里发动攻击,一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我韩军弓弩强劲的特点,二是这里距离汝水足够远。
本将只需要提前埋伏一队骑兵,在交战后去摧毁秦军搭建在汝水的浮桥,那后续秦军大部队想要在此搭建起浮桥,最少需要多花一个时辰。
三是这里利于骑兵作战,秦军先锋部队必定只有小部分骑兵,我军骑兵在摧毁浮桥后正好可以回头冲击秦军军阵。
这样一来,等秦军度过汝水之后,我军也正好可以击溃秦军先锋部队。
这时候我军也有足够的时间从容撤走,不会被秦军大部队缠住。”
听着卫青的一连串计划,在场所有的军官都佩服的五体投地,要让他们想出这么复杂的计划,他们可想不出来。
卫青说完计划后,无疑给在场的军官都打了一记强心针。
“还请将军下令!”
这时候一众军官齐声说道,脸上都是斗志昂扬。
除了因为卫青的计划有着极大的成功率外,还因为大家都知道有着大王小舅子身份的卫青,在军中是最讨厌关系户的。
也正是因为卫青的铁面无私和刚正不阿,南阳军中下到士卒,上到军官,都相信只要跟着卫青打下胜仗,大家伙都一定能升官发财。
卫青对于这些韩军军官斗志昂扬的状态十分满意,大声说道:“诸将,点军,点齐一千骑兵、一万步卒、一万击刹弩兵,随本将一起出战秦军!”
韩军军营中的动静立刻被新郑城中的百姓得知了。
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看着一队队士兵离开南阳,都有些惊恐的说道:“难不成是上将军要抛弃我们了?”
不过这种流言还没有传播太久,就被军营的告示给攻破了。
看着告示上面的文字,这些韩民都不敢置信的说道:“难不成这上面说的是真的,上将军真的要出兵主动攻打秦军?”
一名老者摸着胡须,神采飞扬的说道:“应该是真的,老夫一看就知道上将军是人中龙凤,肯定是不会丢下咱们这些老百姓的。
而且当今大王据说爱民如子,王后娘娘又十分贤明,有这样的君王,是咱们韩民的福气呢,就连今年的赋税大王都给咱们免了呢。”
韩国的百姓此时对于韩安这个韩国君王还是十分满意的,除了卫子夫所加的十点民心之外,就是韩安减免了南阳的赋税。
在战国时期,包括秦国在内,因为常年的战争,所以老百姓都是过得苦不堪言的。
别说是天灾人祸了,即便是城中刚刚被敌军洗劫一空了,该交的税还是要交。
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而且有人造反或者逃到山里的时候,列国的君王才会象征性的派人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