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一天一百,勇闯北宋

第100章 盐井

  李道元准备用的是“冲击式凿井法”。

  具体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搭建一个省力杠杆,让几人用体重抬起一根铁棒或者锥子,用下落的冲击力来击破岩层。

  等到了合适的深度之后,再往里面灌水,出现盐卤水便算是大功告成。

  大名鼎鼎的自贡盐井,便是使用的这个方法。

  这样打出的盐井,十分狭窄,一口井也最多十厘米宽而已,省时省力。

  卤水的提取也很是简单,一根中通的竹筒即可。

  筒底安装有活动阀门,需要取卤水时将竹筒深入到井中,在水的压力下,卤水顶开阀门进入筒内。

  提取的时候,卤水因为压力会让阀门紧闭,从而不渗漏卤水。

  最后再用杠杆将竹筒提取上来收集便可。

  现场。

  仅仅是半天,工匠们便搭建好了各种器械,开始凿井。

  现场一片劈里啪啦,引得一些村的村民都围过来观看,指指点点,不过也不敢靠近。

  丘陵地带没有大块平地,因此基本上选择煮盐法。

  煮盐需要燃料,古代人一般选择木头。

  但砍柴和晾晒保存等,都需要相当的壮劳力参与,不划算。

  更何况煮盐需要的燃料可不是一点半点的。

  环视一周,李道元就能看见周围数百米都是光秃秃的,别说树木了,就连灌木都没有。

  这是因为当初驻扎在这里的盐工,将这里的木头就近全部砍伐。

  若是真的将木头当作燃料的话,恐怕不过几年,这附近的山头都得是光秃秃的了。

  “可惜没有天然气,只能用煤炭煮盐了。”

  李道元舔了舔嘴唇,有些遗憾。

  中国古代,早在秦代就有使用天然气的记录,当时称之为“火井”。

  《天工开物》之中有记载: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视之,绝无半点焦炎意。未见火形而用火神,此世间大奇事也,凡川、滇盐井逃课掩盖至易,不可穷诘。”

  描述的就是当时人们开凿盐井,从而发现天然气的场景。

  后来人们经常使用火井中的天然气当作燃料煮盐,甚至有的时候可以用竹子当作管道,将卤水传送到二十多里外的火井旁煮盐,十分壮观。

  若是有火井的话,李道元倒是可以节省下一大笔开支。

  现如今只能用煤炭了。

  “钱山,这附近有火井吗?”李道元抱着一丝希望问道。

  “火井?那是什么?”钱山显然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

  李道元决定不能用这种方式问问题,思考了片刻,用他听得懂的方法说道:“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奇怪的瘴气之类的,就是那种田地和草木大范围枯萎、并且一走进其中,人就会无缘无故死去?”

  钱山沉吟片刻,突然想起了什么,道:“我倒是听说过一件怪事。”

  在钱山的讲述中。

  有一件发生在几年的事情。

  当时,吴家村周边,有人想要在某个山梁上挖渠。

  谁知挖着挖着路上遇到了一块巨石。

  没办法,只能请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巨石挪移开。

  谁知巨石刚刚打开,一股怪味从中飘出,底下露出一个大洞。

  当地经常有这些溶洞出现,因此大部分人也没多想,就这么过去了。

  谁知,不过两三天,这大洞附近的庄稼和草木都枯萎了,一些在地里劳作的人也都无声无息死去。

  引起了相当的恐慌。

  尽管官府的人来说是瘴气所至,草草了事,但当地村民却是认为有邪祟作乱。

  当即请了一块碑,将那大洞堵上,周围也不再种植庄稼。

  从此才相安无事。

  听到钱山的描述,李道元顿时眼睛一亮。

  “怪味,致死,地底洞穴,这不就是天然气吗?”

  “运气这么好,附近真的有天然气洞?”

  有了天然气,煮盐的成本会大幅降低,而大大增加煮盐的效率。

  而且有了天然气之后,不仅仅是煮盐,其他需要燃料的地方,其效率都会突飞猛进。

  面对这样优质的燃料,李道元自然不想错过。

  “那个地方在哪里?我们现在就去看!”李道元心潮澎湃。

  “公子,那地方……不干净啊!”钱山还想劝说。

  李道元不管不顾,领着钱山去往了他口中的地方。

  足足半个多小时之后,几人来到了吴家村附近的一处小山之上。

  凑近去一看,便能发现一块阴刻镇邪符箓的石碑耸立。

  靠近石碑,便能问道一丝淡淡的怪味在周围萦绕,若有若无。

  一些村民称之为“阴气”,避之不及。

  而李道元问道,却是大喜过望!

  “这味道……嗯,就是天然气!”

  “哈哈,还真让我找到了!”

  石碑底座乃是一大块石板,虽然勉强将下方的洞口给盖住,但还是能从其中闻到若有若无的天然气味。

  因此,能让李道元确认,这里就是一处天然的天然气洞!

  “就是不知道存储有多少。”

  “对了,听说天然气是石油的共生物,下面应该也有石油。”

  李道元心潮澎湃。

  石油,工业的血液。

  可以说现代工业就是建立在钢铁和石油之上的,没有这两位,就无从谈起工业。

  后世,石油更是能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

  有的因为它走向繁荣昌盛,也有的因为它兵革不休。

  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可惜暂时没有办法精炼,不然塑料这些东西就能开发出来了。”李道元有些可惜。

  实际上,宋朝时期已经有使用石油的例子。

  根据沈括的《梦溪笔谈》,提出了“石油”这个概念:“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有的地方产出石油,甚至会被当成赋税向朝廷缴纳。

  朝廷使用这些东西,大多是跟火药一样制作成灼烧的火把、烟雾弹等东西,称之为“猛火油”。

  不过这个时候古人只会使用石油来当作一种燃料而已,并没有发现石油中真正蕴含的价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