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电子管计算机
邵承东自认为守真做的不多,可是他忘记了这是什么时代,他现在的所作所为,能让任何一个女人感动。
苏守真就是如此。
她怀着感动回到了干活的小组,学校的政委叫住了她。
“守真同学,这位来找你的是什么人?”
“赵政委,是我的对象,我们的关系是经过两家同意的,等我毕业,就会结婚。”
赵政委知道苏守真的家世,和蔼笑道:“我不是反对,只是你们跟着我出来,我自然要保证你们的安全。他是做什么工作?我看他还带着枪……”
苏守真认真解释道:“他在研究所工作,可能是工作需要配枪。”
赵政委点了点头,笑道:“没事儿,我就随便问问,你回去干活吧。”
她们这个小队缺了她这个人,干活的进度就慢了一些,苏守真回到小队,立即提着水桶跟在后面,为刚移种的玉米苗浇水。
下工的哨子声响起,但她们小队距离地头还有十几米,必须要把这点活干完才能下工。
邵承东不愿意站在地头被众人看,干脆也下了地,去帮苏守真浇水。
她们这个小队四个人,邵承东只认识闫晶,跟她笑了笑,接过了苏守真手里的水桶。
苏守真还不想让他帮忙。“承东哥,你不要下地,把脚上的鞋弄脏了。”
邵承东一把夺过了水桶。“没事儿,这活对我来说轻省。”
闫晶在一边笑。“邵大哥,你今天带红烧肉了吗?”
邵承东也笑:“少不了你的,中午让你吃个够。”
“吃肉才不会吃够呢!”
成百上千人一起干活,一起下工,由于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规定了任务,所以没有人偷懒,干活还要竞争。
这种工作状态,比工厂里面还要震撼。
可是,所有生产物资公有,一开始还好,时间长了,还是会诞生一些懒人。
二十年的时间,让工作效率降低了不止一半。
还是包产到户,才能释放生产力,积极性啊!
干完了活,苏守真她们带着水桶,锄头回去登记。
邵承东回到自行车旁边,老虎和豹子已经耐不住寂寞,跑到旁边的水沟里嬉戏,几个光屁股的小孩子跟在后面看热闹。
只有小三委屈地待在篓子里,看到邵承东回来,喵喵地叫了两声。
邵承东摸了摸它的脑袋,大声喊道:“豹子,老虎,走了……”
老虎回头看了看,而豹子从水沟里跳了出来,嘴里还含了一只老鼠。
它邀功一般飞快跑了回来,让邵承东看了看它的功劳,然后把老鼠丢在路边。
一个七八岁还光屁股的小子看了一眼邵承东,飞快地过去捡起了老鼠。“大哥……你们不要吧?”
这只老鼠不小,没有半斤也差不多了,好歹也是肉。
邵承东笑道:“我们不要,这是田鼠,应该可以吃的。”
小家伙使劲点了点头,拎起老鼠,飞快地向村子跑去……
今天中午陪苏守真的不止闫晶,她们小组的另外两人也跟着一起过来蹭肉吃。
她们的午饭是邵承东第一次吃的麦粒饭,就是麦子经过浸泡,然后直接煮熟。
说实话,口感一般,但是别有一番滋味。
菜也只有两个,一个是油渣包菜,一个是西葫芦,都是时令蔬菜。
油渣包菜里面看不见肉,也看不到油渣,但能吃出是荤油炒出来的。
大锅饭的菜别想有多好吃,而邵承东带来的红烧肉,被她们平均分配,一人分了四块。
邵承东没有吃,只是把红烧肉的汤汁拌了麦粒饭,四块红烧肉给了老虎两块,豹子和小三各一块。
她们看到邵承东自己舍不得吃肉,也要给猫狗吃,脸上的神情都有些不对,却也没有说什么。
豹子其实没有吃好,它能吃面,喜欢吃面,却不喜欢米饭,麦粒饭。
没有吃好的它一个劲儿腻歪在邵承东的怀里,邵承东知道它想进空间去吃咸鱼,但这个时候没有时机给它拿。
吃过午饭,守真把饭盒让闫晶她们拿回去洗,跟邵承东说道:“承东哥,我们去河边玩一会吧,让豹子下河去抓鱼……”
豹子一听就来了兴趣,跳上了邵承东的肩膀,四处张望,想要看哪里有河。
闫晶却舍不得走,看向了袋子里的两个西瓜……
苏守真忍不住笑:“晶晶,你把西瓜抱回去,等晚上我们再一起吃。”
闫晶期期艾艾道:“我们先吃一个,给其他同学留一个就好。”
邵承东知道守真是觉得愧对于他,想要单独陪自己一会儿,可是邵承东更想她能回去好好睡一会儿。
干农活太累,中午不睡一会儿,下午干活受不了。
邵承东笑道:“你不用管我,我一会就走。下午我爸爸回来,晚上孙玉平他们来做客,我也要回去准备一下饭菜。”
守真快哭了,忍不住拉住他的袖子。“承东哥,我想你多陪我一会儿。”
闫晶她们都笑,这种善意的笑没有让守真害羞,反而显得有些傲娇。
说实话,邵承东作为一个男人,格外享受自己的对象是个软娇萌。
他来到这个时空,目前除了守真,与大部分人都显得格格不入。
也正因如此,他对守真多了几分真心。
只是她还年幼,似乎除了心灵慰藉,目前帮不上自己。
闫晶用她的勺子把直接插入一个西瓜。“不管了,我们先吃一个西瓜再说……”
西瓜吃完,邵承东将她们送回了仓库那边安歇,然后准备回家。
她们明天就能种完地了,最迟后天就能回家。
而邵承东今天休息完,明天也要开始忙碌。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邵承东浑身大汗地从沙河回到了家,热的他的头都有些发闷。
家里的人比较齐,不仅老爸回来了,老妈和丈母娘,苏守民也都在。
邵承东顾不上说话,先回了自己房间,用晒热的水洗了一个澡,去掉了一身热气。
换了衣服出来,发现老爸坐在自己的书桌前面,正检查着他画的图纸。
“爸,我们的计算机如何?”
邵济民摇了摇头。“这种103机属于最初级的计算机,占了半间屋子,一秒钟计算能力才30次,不过夏院士在研究磁芯存储器,如果研制成功,能把计算能力提升到一秒钟一千次以上。”
“夏院士?”
“对,她是我们国家计算机行业的奠基人。”
邵承东即使不知道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也知道夏院士的名字。
邵承东隐约记得,她在103机之后,又研发了104机,一直到成熟的109机。
而104机,在西北项目中,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说实话,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前,我们的计算机并不比西方落后多少,毕竟我们一直紧跟苏联的步伐。
但苏联人最后在三进制计算机方向走入了死胡同,放弃了二进制的研究,结果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路时代来临后,掉队了。
三进制在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是优于二进制的。
甚至在几十年后,依旧有人认为三进制比二进制计算机更好。
可是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芯片的核心架构越简单越好,二进制计算机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计算模式。
所以在今后的几十年,三进制被抛弃,全部变成了二进制。
这是邵承东的粗略了解,具体的核心理论与架构,他是不懂的。
邵承东问道:“你跟夏院士她聊过吗?”
邵济民点了点头。“我建议将电子管改成晶体管,这样可以节省一大半成本。”
“我们自己能生产晶体管了吗?”
“才组建了实验室,不过明年应该可以量产。”
在156项援助当中,其中包括了几项电子行业。
而这几家企业,全部以7开头,建在酒仙桥,组成了如今的酒仙桥电子园区。
这里面包括了电子管厂,有线电厂,无线电厂,第一台计算机,就诞生在有线电厂。
晶体管厂,苏联人敝帚自珍,不肯给技术,我们就只能自己研究。
这家研究所,就创办于南锣鼓巷南边不远,东皇城根路的小取灯胡同。
邵承东沉默了半晌,说道:“计算机行业的未来,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啊……”
邵济民笑道:“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连晶体管计算机都没造出来,线路板都不会造,你就是知道原理,也是空中楼阁。”
邵承东又问:“那你现在研究的无刷电机项目,成果如何?”
“几种主要的原材料问题都已经解决了,最迟半个月,就能造出样品。”
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按照一开始的难度,邵承东还以为要到年底才能造出样品。
这里面技术难度最高的,就是晶体管的传感器,无刷电机没有了电刷,就需要传感器来控制方向与转速。
但国内之前连细一点漆包线都不能自己制造,光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就耗费了一个多月。
要不是邵济民去西北一趟,将高分子绝缘技术从苏联人的技术方案里面提炼了出来,要到六十年代后期,才能量产漆包线。
光是这一点,就节省了十年时间。
而现在有了计算机系统,有了新式机床生产方案,空间还有那么多的“废旧”程控机床。
只要邵承东把这些技术整合起来,他有信心能在三年左右,拿出晶体管触点式程控机床。
相比真正的计算机,程控机床的程序,其实简单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