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全家奋斗在火红年代

第67章 厚待

  就在邵承东从尔滨到沈城的火车上,赫玉米抵达了京城,开始了第二次访华。

  由于54年第一次访华的友好结果,国内对他这次访华非常重视。

  京城的卫生,从月初就开始整治。

  他抵达京城以后,也受到了各界的盛大欢迎,堪比过节。

  可是由于在台海问题,联合舰队问题,长波电台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上的不同意见,这次访华不仅没有增强两国关系,反而留下了无法弥补的裂痕。

  这一切的深层原因,都来自于两年前苏共20大会议上,赫玉米全面否定了铁人。

  而且他还提出了与美帝的全面和解建议,想要让东大也接受。

  他的三和路线是和平相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一方面否定历史,另一方面却又摒弃立场,不顾盟友的利益,特别是还想干涉东大主权,这是谁都无法接受的。

  所以这次访华,没有取得任何成效,反而留下裂痕。

  到了明年,就会彻底决裂。

  邵承东这个时候不愿意留在京城,一方面是不给阿廖沙拉拢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避开这个时期的风雨。

  他不擅长交际,就只能避开。

  要知道这个时期,苏联就是老大哥,两国真的跟亲兄弟一样。

  可修正主义一出,自己就开始分裂了。

  来到抚钢,邵承东才发觉自己又乐观了一些。

  抚钢的强大,是在未来发展起来的。

  他们虽然因为有煤,有铁,但是现在也以粗钢生产为主。

  而在粗钢产量上,他们现在还比不上不远处的本钢。

  但是在内部,抚钢已经建立了以特种钢为发展路线的规划。

  他们一方面依靠金州与鞍钢的支持,另一方面,派出了庞大的技术团队,去消化北满获得的苏联技术。

  相比金州钢铁,他们的技术积累还远远不够。

  金州已经成立了特种钢研究中心,可他们还没有自己的特种钢技术团队。

  他们的技术团队里面,除了应届毕业生,主要以原本的鞍钢技术团队为主,而这些人,以前基本上都只是生产粗钢的。

  可也因为如此,他们现在对所有涉及特种钢的技术都非常重视,据说派去北满的人已经超过了两百人。

  邵承东跟董文的到来,就只有一些普通技术人员接待。

  他们一方面安排人员复制邵承东的图纸,另一方面带着他们深入每个炼钢车间,考察他们的生产能力。

  而且,他们为了消化邵承东的技术,了解北满与金州的先进经验,对邵承东与董文进行了高规格的接待。

  这都是因为,邵承东的技改,恰好符合他们为自己规划的发展路线。

  北满现在很牛,是因为获得了苏联人的超过七十种合金配方。

  但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是在军工产品上。

  抚钢在粗钢生产上比不上鞍钢,想要寻求发展,就把路线规划在了特种钢行业,一半军工产品,一半民用产品。

  民用特种钢的应用,主要以机械行业,汽车,拖拉机行业为主,但机械行业,是绝对的消费主力。

  一辆车的特种钢只需要一两百公斤,甚至更少。

  可是一台机械,可能几吨重,其中一半都是特种钢。

  全国的工厂每年需要多少机床?目前来看,每年不低于五万台套。

  而且除了机床,还有各种吊机,桁架,龙门架,但凡是新建一家工厂,各种钢材的需求量就是天文数字。

  邵承东现在拿出来的改装技术就是目前最先进的,只要他们能从源头解决材料问题,今后生产机床的工厂,都会优先从他们工厂进货。

  所以他们对邵承东的每一项设计,都追根溯源,了解最低耐力与最大应力,根据需求,进行材料的最低成本控制。

  这个过程,是快不起来的。

  邵承东来了一周,每顿都是大鱼大肉,热情款待,但是付出的精力,也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他几乎每天都在当老师,跟这些技术员讲解每一种设计的缘由,材料的最小最大阀值。

  这种交流很充实,但真的很辛苦。

  他原计划只是在抚钢待三四天,一周了,这里都还不放人。

  第二个周末,他们还安排保卫处,技术科的人带邵承东进山打猎,让他享受最周到的服务。

  抚顺三面环山,这里的山属于统一隆起带,据说一直绵延到朝鲜。

  没有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又是八月,山里的猎物着实不少。

  而且除了猎物,这里的人参也不少,虽然很少有上百年的,但几十年的,药店里就有卖。

  邵承东本来一开始准备入乡随俗,也买几株,但钢铁厂早就考虑到了,送了他跟董文一人一株,只想让邵承东多待几天,把关于工业用特种钢的课程讲完。

  在这种热情款待下,邵承东根本不好意思开口说要走。

  但他不走,金州那边等不及了。

  毛主任在邵承东的立式铣床试运行的时候,就去京城观摩了,当初说好了,邵承东来了东北会去他们厂。

  他们已经见识到了邵承东技改的效果,自然想要得到更多的技术资料。

  可现在,邵承东在北满待了将近一周,在抚钢待的更是超过十天,把他们等的心急如焚。

  然后毛主任他们也不等了,研究中心的几个技术员,开了一辆车,就来了抚钢。

  他们来了才知道,原来邵承东在这里不是单纯地被挽留,而是根据他的设计,对各种材料的需求,开讲了一门特种钢的应用课。

  而且他讲的头头是道,许多方面的思路,比他们这些在行业内沉浸了几十年的人还有前瞻性。

  难怪抚钢如获至宝,怎么也不肯放邵承东离开。

  毛主任他们到来后,也不急了,跟抚钢的人一起听了邵承东的课。

  论经验积累,邵承东远远不及这些冶金专家。

  可是他有空间里面的各种书籍,有后世的实际经验。

  当他以超前六十年的眼光,看待现在的问题,再通过书籍里面的知识体系补充,就能让众多专家认可。

  整整半个月的时间,邵承东在抚钢留下了厚达六十页的技术前瞻与材料应用,虽然一开始都是围绕他的设计,但是后面涉及的内容,就普及到了整个行业。

  不仅抚钢如获至宝,就连毛主任他们也抄了一份。

  这个时候,相比这些材料只是体系,他的几种设计,反而没那么重要。

  当然,邵承东留下的东西多,抚钢这边也大方的很。

  他们进山打的猎物,还有这里的各种山货,根本没有让邵承东操心,直接派了两个人送到邵承东京城的家中。

  不仅仅是技术处的孟处长,就连厂长他们,也对邵承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关于新材料的试验,在邵承东还没有离开之前,就开始了试制。

  八月中旬,邵承东终于离开了抚钢,在这里,他的收获最大。

  不是那些猎物与山货人参,而是全面了解了现如今国内冶金行业的技术基础。

  在拥有供氧侧吹技术之后,炉温已经无法限制冶炼的瓶颈,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材料配方。

  而苏联人的技术虽然贵,却能填补大部分空缺。

  邵承东清楚,最多两年,国内的厂家就能全面消化这些技术。

  而邵承东从后世书里拿出来的一些技术猜想,也被他们都记录了下来。

  他的书籍以机械专业居多,里面只有相关材料大概成分,没有详细的冶炼配方。

  可是只要有了思路,一点点试验,终究能够拿出合格的材料。

  最多两年,国内的机床行业,就能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床。

  所以,邵承东在空间里跟他妈也汇报了这方面的事务,认为现在该储存机床锻压件,压铸件了。

  这些配件浇铸,压铸出来,必须露天存放最少一两年,缓解金属分子的应力,增强耐受力。

  只有经过了应力缓解,机床才有更久的寿命,保持更高的精度。

  李霞自然懂这些,立即联系了众多的机床厂,让他们在近期扩大在机床床身方面的生产规模。

  再次来到金州,邵承东受到了比第一次过来更热情的款待。

  他这次根本不需要再去考察任何材料,金州这边主要目的就是获得这些设计图纸。

  邵承东一到,他们就安排了超过二十人进行图纸复制。

  毛主任他们也给他们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带他们领略岛城的美景。

  四天以后,邵承东跟董文带着几大包礼物,坐上了返回京城的火车。

  而这个时候,他已经出门25天了。

  坐上火车,跟毛主任他们告别,董文擦着汗水,忍不住说道:“承东,这是我最轻松惬意的一次出差,几乎什么都没有做。”

  邵承东笑道:“本来也不需要你做什么,我的研究,其他部门都有功劳,就你们电机部这次没有。而电机部又是我爸爸在管,让你跟着出来一趟,就是分功的。”

  “但收的这些私人礼物,我不能再要,何况我现在主要吃食堂,许多东西给了我也都是浪费了。”

  邵承东也知道她的顾忌,也知道她想把一些礼物转给自己,不在意说道:“你不要我就拿回家了,我家人多,吃得完。”

  他家里有丈母娘三个人,还有一帮小伙伴连吃带拿,不怕会放坏。

  盯着董文白的发亮的脸,他有一点遗憾。

  这次回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再也没有这样的相处机会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