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野有遗贤
青龙军驻扎东平府,鲁智深为了练兵,在离城十里处,辟了一处依山傍水的所在,扎下营来。
平日里城内只驻扎一千人马守城,五日换一次。
武松、林冲带着骑兵,赶至青龙军大营时,已近黄昏。
智深得了信,早与众将在营门外迎候。
远远瞧见骑兵黑压压地扑将过来,智深啧舌,“了不得,了不得!洒家当年在西北也没见过这般雄军。”
他也曾帮着武松练过数月骑兵,受限于装备及练兵之法,当时的骑兵和现在的比起来,简直有若云泥。
一千骑兵在营前下马,甲叶子相撞,铿然有声。
智深领众人上前见礼。
礼毕,他哈哈笑道:“有此强军,天下之大,哪里去不得。”
武松与阮小七等点点头,上前携住智深的手,说道:“半月不见,大哥消瘦了许多。”
“如今我齐国治下,上下一心,生民乐业,洒家掉几斤肉值什么?”
“大哥最近看的什么书?怎也打起官腔来了?”
阮小七笑着插话,“上柱国正学古人呢?总和我们说什么吴下阿蒙的典故。”
“去去去,少来聒噪!”鲁智深有些尴尬地挠挠头,“洒家大字不识几个,近来主簿汇报军中账目,因我不识字的缘故,闹出不少误会,差点冤屈了好人。胡乱看些书,略识得几个字就好,省得他们笑话。”
说着话智深引武松检视军容,入营来只见营盘整齐,旗帜鲜明,士卒来往穿梭巡逻,无丝毫懈怠。
武松赞道:“大哥练得好兵。”
“不值当什么?老卒还过得去,新兵只凭一腔血勇,上了战场不尿裤子就算好了,济不得甚事。”
“已经难能可贵了。”
一行人进了中军大帐,武松挥手屏退左右,只留下统领以上将领,再令石秀亲自到帐外值守。
这才开口将晁盖示警一事说与众人知晓,“想来应是会盟之事走漏了消息,朝廷打算将计就计,将我们一网打尽。只是如此我倒是不怕,就怕梁山兵马趁我不在时,也发兵来打,须得小心戒备才行。”
鲁智深沉吟道:“依洒家看这会盟不去也罢。真要去时,二郎把这一千骑兵带上……唔,还是不妥当,须得花荣贤弟陈兵边境,方保万无一失。
家里你不需担忧,洒家坐镇东平府,杨志兄弟领军驻扎阳谷县,栾教头驻扎东昌府。梁山兵马不来便罢,只要他来,洒家便让他们有来无回。”
武松点点头,道:“大哥所言,大致不差,容我与几位军师商议之后再做决断。”
阮小七听得心痒难耐,说道:“四王会盟这等大事,小弟想跟着大王去见识见识,望中将军恩准。”
鲁智深“嗯”了一声,说道:“洒家要拦着你,你岂不埋怨我?去吧,去吧,只是须得小心,二郎若有什么闪失,洒家唯你是问。”
阮小七喜不自禁,冲着石秀挤眉弄眼,惹得众人皆笑。
林冲道:“这一次我与三娘与大王一同去,必保大王无碍。”
武松又将刘唐介绍给鲁智深,刘唐当即拜见中将军,鲁智深将他扶起,道:“打东昌府时就知你勇猛,既来了洒家军中,便不要拘束。只一条:二郎军纪甚严,莫要轻犯了。”
刘唐拱手遵命。又与鲁智深麾下史进、殴鹏两个相见。
又谈了一阵,武松辞别智深,连夜赶回东平府。
一路缓辔徐行,铁骑紧跟其后,似一道洪流,可上千人的军队,只听得马蹄哒哒和甲胄铁叶子摩擦声响,并无半点士卒喧闹之声。
使武松又对这支骑兵高看了两分。
当时明月在天,清风徐来。似有人于夜里高歌,声音散入风里,隐隐约约听不太分明。
“是谁在夜里高歌?”
武松一抬手,身后铁军不消片刻就停了下来,只偶尔有战马嘶鸣几声,或打个响鼻。
侧耳细听,断断续续听到有人唱,“……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
石秀掣刀在手,皱眉说道:“不知哪个在装神弄鬼,我去为主公擒来。”
武松忙止住,道:“不可造次!这首浪淘沙令是王荆公的大作,此地必有大贤。”
“小七、石秀你们两个随我来,麻烦林教头伉俪在此等候。”
四个亲卫提着灯笼在头前探路,身后还有十几名亲卫相随,直将武松等三人护在中间。
沿着山僻小径行了数十步,面前有一条溪水,蜿蜒曲折,溪流自山冈而下,周边林木疏密有致,在明月下显得分外妖娆。
歌声愈发清晰起来,武松驻足听了一阵,听那词唱道:“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武松紧走几步,越过花障,只见正面是三间茅草屋,木栅栏围住一块场圃。
场圃之中,摆着一张木桌,上面杯盘狼藉,一人踞坐在凳子上,敲碗而歌。
只一个侧面便能看出其容貌轩昂,丰姿俊爽。他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瞧见武松等人也只斜瞥一眼,漫不经心说道:
“客来得不凑巧,家中余米已在我腹中矣。”
武松长揖一礼,“在下武松,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那人听得“武松”两个字,霍的起身,连鞋都忘了穿,恭敬回礼。
“小可得大王庇佑,方能衣食无忧,却如此不知礼数。该死!该死!”
转身瞧见桌上残羹冷炙,大失待客之道,忙回头冲屋内喊道:“一到天黑,躺倒就睡,也不知收拾收拾。这般蠢懒,明日就休了你。”
回头又对武松笑道:“花了两贯钱买来的浑家,贪吃好睡,与犬豕一般。”
他一时疾言厉色,一时满面春风。变脸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武松本以为野有遗贤,正欲效刘皇叔行三顾茅庐之举,却被这一幕弄得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