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携交州扶季汉

第68章 三窟

  中原之地,旱灾、蝗灾不断,加之兵祸连连,已是民不聊生。

  益州得益水系纵横,虽有兵祸,民众尚能温饱,天府之国,实至名归。

  成都能够成为汉朝五都之一,自是少不得五百年都江堰浇灌。

  都江堰水网东、南分流,网络与成都平原之上,

  在其支流湔水、沱江,与雒水汇合之处,有一因水路交通而兴起的大镇,名曰大渡。

  大渡往北,可逆雒水而上,交通雒县、什邡,再经金牛道北上汉中,可通雍凉、司隶;

  往东,可经湔水、沱江,交通新都、郫县、成都;

  往南,可顺流而下,通资中、汉安、江阳而入江水,再经江水交通四方,南可经僰道而至南中、交趾;

  东可去巴郡,出三峡而入荆扬。

  加上其西临平原,东靠大山,可谓是交通要隘之地。

  当下掌控大渡者,乃蜀中杨氏,也就是之前往交州货殖的杨显家族。

  杨显回蜀之后,便将交趾之行经过,详细说与其父杨洪。

  杨洪听后,不由感叹:

  “交州士氏,龙虎之属,当能保兴交州无虞,且又后继有人,当真不是益州牧能比。”

  刘璋治理益州数年,既管不住东州士人,也无法安抚益州士人,当下益州内部矛盾已经是越来越大,益州动乱,已是可见之事。

  而士燮,却能通过手段迅速掌握郡县,平乱更是果断迅速,故而杨洪如是感叹。

  杨显十分认同父亲之言,加之其常年外出经商,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

  更知遇到刘璋这并非开拓、守成之主,对于身为其姻亲的杨氏,是多大危害。

  “天下大乱,豪杰并起……

  我杨氏却困于益州不得脱,空有搏虎之力,扶龙之能……”

  杨氏有族兵数千,皆是敢死能战之士,说有搏虎扶龙之力,却也不算夸大。

  正是因此,刘焉入蜀之初,才对杨氏极力拉拢,让幼子刘璋与之结为姻亲。

  后来刘璋接任益州牧,杨氏高兴不已,还以为捡到漏,却不知刘璋如此庸弱,倒是连累杨氏无法施展。

  因刘璋虽是庸弱之主,但却对杨氏宽待异常。

  便拿杨氏货殖之事来讲,刘璋之前,杨氏能用于交易之物,无非便是蜀中丝绸、漆器、铜器之类,

  护卫商队之族兵,最多能够装备一些刀弓,便已是不得了之事,若想要穿上甲胄,那是想也别想,

  历朝历代,对于盔甲管理那是极其严格的,想想周亚夫都能因藏了几幅盔甲而被治罪,便知其中厉害。

  而刘璋为牧之后,杨氏非但能给族兵装备盔甲,还能装备弓弩,且是出自蜀郡西工和广汉郡工的良品,

  杨氏族兵更是从之前两千人,增长到了三千余人,妥妥一方小诸侯。

  非但如此,杨氏还能从两处工官倒卖兵甲、弓箭等,

  从古至今,什么最赚钱,当然是军火。

  杨氏实力也在刘璋当政这几年,发生了从天翻地覆的改变。

  但成也刘璋,败也刘璋,深受经义熏陶的杨氏,自是做不出悖逆旧主之事,故而杨显才说出以上话语。

  听闻儿子之言,杨洪不由摇头,他又何尝不知。

  杨显于是道:

  “益州板荡在即,关陇更是残破,父亲既能经营南中,何不落子交州?

  须知狡兔尚有三窟,我杨氏只设南中一条退路,是否太少?”

  杨洪闻言,轻抚长须,思量片刻,点头头道:

  “我儿所言极是……”

  于是起身,将放于置物架上一对犀角杯取下,装于漆盒之中,递给杨显:

  “你即刻启程,前往成都拜访益州牧,让他再给杨氏调拨一些铠甲兵器,若有可能,看能否要些工匠,带去交州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