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汉灵帝

第10章 朕莫不是冤大头?

  雒阳北宫,西园,骥厩丞。

  丞官押房中,四个人各自落座,一起喝茶。

  刘宏向刘备反复确认,边境一匹战马价值三万钱,没想到到了雒阳,一匹战马能卖到两百万。

  私贩马匹,可逃避大笔商税。

  刘备也担心皇帝问起私贩马匹之事,但皇帝问的都是些常识问题,刘备也只好知无不言。

  刘宏搓了搓手,有些无所适从的样子,总感觉自己不做战马生意,简直亏大了。

  刘宏了解过,前汉有官营马苑三十六座,饲养马匹三十余万匹,全国上下的马匹都由官府供应。

  那时候,匈奴都被打服了,鲜卑根本不敢露头。

  可惜自光武后,官府逐渐裁撤马苑,到现在刘宏想组建新军,还得向豪族经营的马苑买马。

  刘宏喝了一口茶,问刘备道:“刘玄德,你想不想做官?”

  “这?”

  刘备不知如何回答,当着皇帝的面,说不想做官是欺君,说想做官,又显得太功利。

  关羽、张飞听见皇帝问话,一起停下动作,看刘备如何回答。

  见刘备欲言又止,刘宏咳了一声道:“刘玄德,朕不爱听假话!”

  刘备离开坐席,来到房间中央,伏地叩拜道:“草民愿为陛下做事。”

  关羽、张飞见状,也跟着刘备叩拜。

  刘宏点头道:“既然如此,从今日起,你担任骥厩丞下令使,先熟悉宫中事务,朕要建官营马苑,你将来帮朕收购战马。”

  “诺!”

  “起来吧,喝茶。”

  刘备和关羽、张飞回到坐席。

  刘宏问道:“玄德,听闻你在乡里训练募兵,行军打仗之事,你可精通。”

  刘备颔首:“行军打仗之事,臣下知晓一些,不过也算不上多精通,跟随官府剿贼,也是胜负参半。”

  那你比朕强,朕指挥的战事,几乎没赢过。

  刘宏缓缓点头,问道:“你觉得,互有胜负的原因在哪里?”

  刘备想了想道:“募兵拿钱打仗,胜了没军功,败了还要自负伤病,大多怕死。”

  刘宏感叹道:“这也是人之常情。”

  喜平六年那一战,刘宏命三万边军出塞攻打鲜卑,这三万边军大多是募兵,和鲜卑一交手,便一触即溃,丢下辎重逃命。

  以至于配属大军的民夫和粮草,全部落于鲜卑之手。

  出动三万士兵,要配属十五万民夫,这些都是青壮劳力,还要调集粮草五十万石,一战的损失,十年都恢复不过来。

  看着刘备,刘宏忽然眉头一凝,回忆起梦中场景,刘备身穿冕服,登上了帝位。

  不过刘宏并不记恨,因为看那时刘备的相貌,已经垂垂老矣,而汉室已经被诸侯篡夺。

  梦中,刘备运气不是太好,总打败仗,不是逃亡,就是在逃亡的路上,好几次差点战死。

  是个苦命的人。

  刘宏看向关羽、张飞,依稀记得梦中场景,这两位都是领兵大将,只是现在,都是草莽。

  刘宏问道:“玄德,我看关羽、张飞颇有英气,这二位作战可还勇猛。”

  刘备点头道:“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这二位和寻常募兵不同,都是悍不畏死之人。”

  弓手一般都是士卒中的佼佼者担任,再优秀的可做骑士。

  刘备只是一个训练乡勇的,不可能养得起骑士,弓手应该是他手下最厉害的了。

  刘宏笑着问道:“他们二位,为何悍不畏死?”

  关羽是亡命之徒,张飞是好战之人,能这么说法?

  刘备正色道:“因为,这两位都是我的生死弟兄,和我共同进退。”

  “兄长……”

  关羽、张飞脸上满是感动。

  其实这个时候,刘备、关羽、张飞还到不了情同手足的地步。

  “有兄弟扶持好啊,不像朕,孤家寡人……”

  此时,赵忠、桓典求见。

  刘宏对刘备三人道:“朕要处理些政务,你们先沐浴,换件衣服,好好休息一下。”

  刘备三人告退。

  刘宏让赵忠、桓典进来,见赵忠手里捧着一份奏表。

  宫中事务,原本由大长秋曹节管理,前年曹节病故,由赵忠接任大长秋。

  刘宏说过,尚书台和常侍意见相左时,需要自己裁定,看来两人打官司来了。

  赵忠捧着奏表道:“尚书台呈上一份奏表,要严查二千石地方官,可眼看快过年了,臣下认为不该大动干戈。”

  桓典摆手道:“赵公此言差矣,尚书台自当有错必纠,哪能等着过年,莫不是赵公帕尚书台查到赵公门下,怕被牵连。”

  “胡说八道。”

  赵忠急道:“举荐官员是公府的事情,我和地方官能有什么牵连。”

  桓典冷声道:“若是尚书台上奏不合理,十常侍予以驳斥,我没话说,若是奏表本身没问题,朝野动不动荡不是你们该管的。”

  “你……”

  赵忠气得呼呼喘气,对皇帝拱手道:“陛下,桓典实乃酷吏,实在不适合担任尚书令。”

  “呵呵。”

  桓典笑道:“某的尚书令是陛下任命,某严格监察地方,也是为陛下办事,哪里不适合了?赵公倒是说清楚。”

  刘宏清了清嗓子,两人才安静下来。

  “你们坐下说话。”

  赵忠和桓典坐下,刘宏让人奉茶,一碗茶喝下,刘宏沉声道:“十常侍和尚书台是朕的左右手,你们怎么能吵起来?朕告诉你们,这种争吵,下不为例!”

  “陛下!”

  赵忠要说话,刘宏抬手制止。

  见桓典有些得意,刘宏点名道:“桓典,你也别恃宠而骄,以前有个叫阳球的尚书令,仗着朕的恩宠,谋诸宦官,全家被诛,你以为得罪了宦官,你能跑得了?”

  桓典闻言,多了几分萎靡。

  赵忠急忙辩解:“陛下,并非常侍们心狠,阳球当年是聚集死士,暗中谋划宫变,触犯了律法,这才招致杀身之祸。”

  “行了。”

  刘宏想起阳球,既觉得可惜,又觉得伤心,不愿多说,不过想到阳球的政绩,对当下尚书台和十常侍的争执,作出指点。

  “阳球曾说过‘欲治其乱,先治其宦’,意思是哪里发生了民乱,处理民乱之前,先整顿吏治。

  “你们可以借鉴一下,哪里有山贼、民乱,你们优先查处哪里的官员就是了,也不必弄得人人自危。

  “对了,卢植不是曾经上书,说希望朕赦免犯罪官员的子女吗,这件事尚书台去办,把阳球的妻子从边境接回来,好好安置。”

  ……

  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三府上球有理奸才,拜九江太守。球到,设方略,凶贼殄破,收郡中奸吏尽杀之。迁平原相。

  ——《后汉书·阳球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