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1848大清烧炭工

第66章 行军作战

1848大清烧炭工 海鹞 3418 2025-05-10 13:54

  刚开始的半日。

  由于都是在红莲坪吃饱喝足了出发。

  彭刚的队伍和苏三娘、陈阿九的艇军队伍没有拉开明显的差距。

  艇军的队伍因为每个人都只有十几斤的负重,走得反而要比彭刚的队伍更快,更轻松。

  这更让陈阿九觉得,罗大纲对彭刚的评价言过其实,彭刚的这些后生仔团丁们,不过是花架子罢了。

  步操走得虽然好看,一旦长途跋涉,就原形毕露了。

  到了后半日,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两三名艇军队伍中的新人掉队失踪,最后只有一人被找了回来。

  彭刚的队伍里由于负重原因,体力消耗比艇军更大,也有两名新人因体力不支掉队。

  不过彭刚要求每组的组长必须在每次造饭就餐、休息的时候列队报数,仔细本组清点人员。

  掉队的两名新人都被及时发现,并都被找了回来。

  苏三娘若有所思,明白了彭刚为什么要在烧炭场的教场里让这些后生仔不厌其烦地列队走步操,并不时报数。

  这些训练并不是为了好看,也很实用。

  艇军每次点人头都要一个个逐一清点,常有遗漏。

  彭刚的队伍点名只要组长吹一哨子,下命令整队要求组员报数。

  短则十一二个呼吸,长则十七八个呼吸,就能完成人员的清点,并且不会出现差错。

  毕竟只有在有组员缺席的情况下,组长、副组长才需要专门单独确认到底是谁没有及时归队。

  而且确认哪名组员缺席也很快,不需要组长、副组长一一查验人员,只需要让队伍里的组员向左右看齐,看看左右两边的人是不是平日列队时的应该站在自己旁边的人即可,效率很高。

  还有解手方面,艇军这边是想解手就解手,连声招呼都不用打。

  有一名掉队失踪的新艇军就是因为解手时一去不复返。

  彭刚队伍里的组员想要解手,是要向组长汇报批准了才能去,而且必须是两个人结伴而行,一起出去,一起回来。

  组长、副组长想要解手则需要向彭刚进行报备,并且组长和副组长不能同时去解手。

  因而彭刚的队伍从未发生有人因解手而掉队失联的情况。

  日渐西沉,两支队伍赶在天黑之前寻了处相对空旷干燥,距水源不远的地方安营扎寨,以作休整。

  一天行军下来,彭刚这支一百二十二人的队伍,无一掉队失踪。

  艇军八十七人的队伍,竟少了足足三人。

  生火造饭的时候,彭刚的队伍是吃的是热腾腾的竹筒饭,还有腌肉、腌菜、白水鸡蛋下饭,比在家里吃饭的小地主平时吃得还好。

  艇军那边只能啃干巴巴的干粮,或者烤个红薯,就着盐水煮一锅洋芋、野菜应付了事。

  换做是平时,这对于艇军而言并非难以接受的事情,毕竟他们平时就是这么吃的。

  这年头有口吃的就不错了,由不得他们挑三拣四。

  然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着彭刚队伍里的后生仔们不仅能吃上热乎乎的白米饭,还有菜有肉。

  无论是新艇军还是老艇军都觉得自个儿手里的吃食没那么香了。

  不少艇军央求苏三娘和陈阿九问彭刚买点米饭和带荤腥的吃食。

  央求苏三娘和陈阿九的艇军太多,很多还是老艇军,群意汹汹,苏三娘和陈阿九只得答应下来,硬着头皮来找彭刚。

  苏三娘和陈阿九来到彭刚营地的时候,彭刚已经支好帐篷,开始烧热水泡茶喝。

  吃完饭的后生仔们或是铺设草席,盖上薄被入眠,或是在营地周围薰燃艾草驱蚊虫,井然有序,无人喧哗。

  和乱哄哄,闹腾腾,三五成群,甚至还有人喝酒划拳的艇军营地俨然两副截然不同的景象。

  苏三娘和陈阿九不得不承认,在治下和御下方面,彭刚确实很有一手。

  能做到他说什么,底下的人都能照着做,如臂使指。

  “彭相公,能否卖咱们一些竹筒饭和腌肉?弟兄们嘴馋。”苏三娘有些不好意思在篝火前坐下,征求彭刚的意见。

  随山风左右摇摆的篝火将苏三娘麦色的小脸映得红彤彤的。

  苏三娘底子不错,在一众两广的客家女子中,算是中上之姿,稍加收拾打扮一番,也能算得上漂亮。

  可要说相貌出众,国色天香,那倒不至于。

  苏三娘早年随夫天地会的夫君苏某闯荡江湖,经营天地会的运输产业,常年抛头露面。

  前夫死后苏三娘又带着残部为夫复仇,常年四处征战,日晒雨淋,皮肤有些糟糕。

  苏三娘的丹凤眼尾已经出现了几道乱刀劈出来似的鱼尾纹,左眉被旧伤疤斩成两段。

  但对于苏三娘此等女中豪杰而言,美貌只是点缀,不是那么重要。

  彭刚对苏三娘没有什么想法,倒不是因为他是无欲无求的贤者。

  虽说苏三娘有几分姿色,可苏三娘没长在他的审美上,他喜欢体态更丰腴一点的女子。

  再者,他是成年人,虽然罗大纲和苏三娘没有明说,他看得出罗大纲和苏三娘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的搭伙合作。

  艇军那么多部署,苏三娘偏偏把把自己的走私渠道给罗大纲用,而不是给大头羊和大鲤鱼用,说明两人早已暗生情愫。

  比之苏三娘,彭刚对那些老艇军说荤话时经常提及的另一位同样守寡的艇军美女邱二嫂更感兴趣。

  毕竟没见过真容,更加引人遐想。

  好比有时候看惯了岛国启蒙教育电影,偶尔看看刘备文也会觉得更刺激。

  “腌肉我能匀艇军的兄弟三十斤,不过竹筒饭和蛋都是出发前按人数做的,我不好匀给艇军的兄弟。”彭刚交代主管后勤的张泽交代了几句。

  罗大纲、苏三娘的艇军好歹也是来帮忙的,以后还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匀些吃食给他们不是什么大问题。

  前提是他要先保障自己的队伍。

  竹筒饭是定量做好的,不可能匀给艇军。

  鸡蛋这种宝贵的高蛋白食品平日里是作为奖励和生日礼物发放的,也就这次带后生仔们出来打仗,为了提振士气彭刚才专门给每人煮了三个鸡蛋带着路上吃。更不可能匀给艇军了。

  “好,我代艇军的兄弟谢过彭相公。”苏三娘谢过彭刚,带着陈阿九心满意足地去张泽那里领了三十斤腌肉回到自己的营地。

  经过两天半的翻山越岭,彭刚一行人跋涉至大冲。

  不出意外的,他的队伍遭受到了大冲王大作的族人、护院练丁的阻截。

  彭刚多少还是有点高估了团练出身的王家。

  王大作弟弟王大发所带的八九十人,在百步之外就急不可耐地朝彭刚的队伍滥施枪炮。

  动静听着唬人,队伍里不少新组员也确实被吓到了,然而却无人中弹。

  艇军队伍站的实在太密,倒是有两个倒霉弹被流弹擦伤,庆幸的是都是小伤,没有大碍。

  见彭刚的队伍里有骡马,超过半数人背着大包小包。

  王大发麾下的族人、护院练丁们见财起意,放完一轮枪炮就乌泱泱,嗷嗷叫地冲了上来,试图冲散彭刚的队伍抢了彭刚的补给。

  王大发想拦都拦不住,只能硬着头皮一起冲了上去。

  彭刚望着迎面而来的前紫荆山团练,临敌不仅敢施放枪炮,居然还敢冲阵,上勇无疑。

  “鸟铳组听令!检查火绳!倒药!装弹!”

  “炮组听令!装霰弹!”

  迅速列好队,彭刚对排成三排的三组鸟铳手和卸下劈山炮炮组下达了装填的指令。

  彭刚的吼声撕裂了凝滞的空气。

  鸟铳手们齐刷刷抬起枪托,取出随身携带的火折子,吹着火折子引燃火绳,随即牙齿咬住油纸火药包的边角。

  三组的一名新组员太过紧张,手不住地颤抖,纸包被撕开时撒出一缕黑褐色的粉末,立刻被热风卷走。

  旁边参加过实战的三组组长黄大彪恨铁不成钢地骂了句怂货,让他不要把纸包里剩下的药都撒了,以免装药不足导致哑火打不响。

  好在这套动作平日里三组鸟铳手已训练了无数遍,即使部分新组员临阵过于紧张,可还是凭着肌肉记忆赶在敌人冲到距离阵前还有三十多步的距离时完成装填。

  第一排的一组鸟铳手举起长短不一的鸟铳对准前方的敌人,屏息凝神,只等彭刚下达开火命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