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家庭作业
“从这里到这里,你们用了三年,而从这里到这里,你们用了七年。而第三步,从这里到这里,你们用了二十七年,最后也就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这条公式,如果不是我现在写出来,估计你们还要至少二十年,才能有可能写出来。如果走点弯路的话,再多来几个二十年也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
“除了这条公式以外,还有对可控核聚变进行进阶利用的这两条公式。既然这两条公式都写出来了,那我多附送一条,也就是这个第七条公式。这条公式到底干什么用,就留给你们自己去探索了,我只能提醒你们,这条公式很好玩,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很好玩。”
原子能研究院内的一间被改造成为阶梯教室的大会议室内,苏语在讲台上的黑板上写下第七条公式之后,看了一眼身后坐着的那群科学家。
在苏语写下前三条公式的时候,他们虽然也在认真的听,但显得有那么点漫不经心的,但在苏语写下第四条公式之后,他们漫不经心的表情就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困惑自己内心已久的答案被解答之后的那种释然和欣喜。
科学研究这条道路,最难的事情不是如何攻破一个困扰世界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年的问题,最难的事情是...如何发现一个问题!
你连问题都不知道是什么,就更别提解答了。
只要知道问题,那就一定可以解开,如果解不开,要么是时机未到,要么就是问题本身错了。
更何况,在学术领域,很多时候,一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其实比那个问题的答案更有价值。
而苏语现在就是直接把大夏热核聚变领域追寻的那个问题直接完整的交给了他们。
并且如果有需要的话,苏语还会再后续引导他们避开一些致命性的错误。
就差直接帮他们解答了。
可以说已经把饭喂到嘴边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夏的科学家们还解不出来,那他们就白活这么久了。
除了第四条公式以外,苏语还顺势多写了两条。
这两条是热核聚变技术的后续发展。
相比较第四条公式,后续的两条公式苏语并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写出了公式,甚至没有说研究的过程之中会遇到的一些难题如何解答。
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苏语不想过度的拔苗助长。
有第四条公式,外加上苏语后续的一些指导,按照大夏的效率来说,三年之后第一座实验性质的可控热核聚变发电站就应该建成了,五年之内,第一座商业性质的可控热核聚变发电站就应该动工,甚至有可能建完了。
十年之内,大夏会逐步的替换国内的所有发电站,然后步入原本可能在百年之后才有可能开启的,属于人类最辉煌时代开端的无尽清洁能源时代。
这个也是苏语所希望的,她生活在大夏,她想要让大夏变的更好,她想好享受无尽清洁能源时代带来的便利和辉煌。
这不只是为了大夏好,也是为了她自己。
而后续的话,最好还是让大夏的科学家自己探索,告诉他们后续发展的方向就可以了。
因为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之上,荆棘和沼泽,甚至走错路本身,其实都是一种收获。
那收获在他们追求的那个真理的道路上无用,但在其他的道路之上,他们遭遇的荆棘和沼泽,或许就是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
这个也是苏语没有直接把论文交给大夏的原因,防止过度的拔苗助长,引发繁荣泡沫,乐极生悲。
而讲台下的科学家们面对这两条公式,也显得很是严肃。
第四条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第五条和第六条,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只不过,他们现在第四条都没解答,就更别提去触碰第五条和第六条了。
这两条公式的出现,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解答了他们很多的疑惑。
但更多的是提供向前的动力。
追求真理的道路之上,最难的是看清楚前进的方向在哪。只要知道如何前进,那么不管面前的道路再如何的漫长,只要一直走下去,终究会抵达终点的,无非是快和慢的区别罢了。
但比起第五条和第六条公式,苏语在写出第七条公式的时候,在场的大部分科学家脸上都戴上了痛苦面具。
至于说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他们懂,但也只是懂点。
他们看的出第七条公式的确和核聚变有关系,但有什么关系呢?
答,想知道,但不懂,并且看苏语的这个情况,她也没打算回答。
“冷聚变?”
“感觉不是,貌似是更高阶应用。”
“但第五条和第六条不就是更高阶应用吗?”
“也有可能是科幻之中的超聚变之类的。”
“但看着也不像啊,可的确是能量转换公式。”
“啧...不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多问了她几个问题吗,至于这样吗?”
在一些科学家开始小声讨论之时,坐在教室第一排的林学时有点无语的嘀咕了一句。
林学时,大夏最顶尖核物理学家,也是大夏热核聚变发电技术研究的总工程师。
在四十多年之前,从自己老师手中接过热核聚变研究技术的接力棒以后,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大夏热核聚变发电技术,至全球最先进水平。
他在知道苏语这个目前不知道是不是本地人的存在出现以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放下了手中所有的工作过来了。
毕竟,真的如上面描述的那样的话,那苏语在他的眼中,就是真理,自己一辈子追求的真理的人间代行!
在和苏语接触了一天多以后,他发现苏语的确很好相处,也很好说话,是个很温柔很亲切的人后,就...多问了那么几个问题...
“是啊,就多问了几个问题,一顿十分钟能吃完的饭,因为你,人家两个多小时才吃完,原本用来下饭的短视频,放在旁边硬生生播了几十遍都没完整的看完,吃完的时候,甜点冰淇淋都化成汤了。你没看到她那个时候幽怨的小眼神,怨气都快溢出来了吗?”
坐在林学时身边的陈学硕无语的回怼了一句,对自己这位亦师亦友的同事有点无语。
他原本以为自己脸皮够厚了,三番两次的找苏语这个小姑娘请教。
因为苏语,他最近说话的语气都温柔了不少。
有人说他都把苏语当做自己亲孙女来宠了。
对此,他只能说,他亲孙女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结果林学时让他看到了什么叫做真不要脸。
要不是苏语还小,并且还是女的,他感觉林学时能追到苏语的被窝里面去问各种问题。
似乎也是被林学时给搞无语了,所以在昨天那顿饭吃完以后,苏语就在早上的时候说一直回答问题太没效率,也容易乱,所以改成上课。
苏语一共会给他们七十二节课。
一个月两节,一节课看情况上半个小时到五个小时。
“她发脾气还挺可爱的。”
林学时这个时候说道。
虽然因为苏语抛出的第七条公式有点抓耳挠腮的,很是困惑和迷茫。
但这个对大夏核物理研究领域来说,不是什么坏事。
学者害怕的永远不是问题,只要是问题,只要它在那里,那就终究有解开的一天。
这不是什么坏事,甚至是一种幸运。
不过,林学时在说完之后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因为苏语在写完七条公式之后,就将话题转到了第三条和第四条公式的讲解上。
第三条公式他们虽然已经解答,但也只是解答了大部分,没挖掘干净,苏语对其进行了更深入了分析。
对于第四条公式,苏语倒是没有详讲,但也说了在研究的过程之中,会遇到的问题。
并且苏语讲的很快,快到他们甚至不敢多眨眼。
在这个时候,如果他们手中的笔掉了,弯腰去捡一下,那就真的只能靠后续去看录像,才能知道苏语后续讲的是什么了。
“最后是今天这节课的家庭作业。”
在花费了半个多小时,完成第一节课所有知识点的讲解之后,苏语在黑板上留下了家庭作业。
看到苏语留下的家庭作业,讲台之下的科学家们脸上再次戴上了痛苦面具。
他们没想到时隔几十年,自己都这么大了,他们居然还有一天会被人留家庭作业。
当然,这不是他们戴上痛苦面具的原因。
苏语刚才在讲解的时候,他们其实一直都很想像一名愚笨的学生一样举手提问,想让苏语解答他们内心的困惑。
因为苏语讲解的很多内容他们都一知半解的,甚至完全摸不透,搞的他们很难受,他们甚至感觉自己的脑细胞这个时候都死了不少。
但因为苏语一直在讲解没有停下来,所以只能把内心的困惑给强行压了下来。
而现在苏语讲完,在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发问的时候,苏语把他们内心的疑问变成了家庭作业。
嗯,苏语在黑板上留下的家庭作业,就是他们想问的问题。
“那个...”
“不会吧不会吧,这点问题,你们不会都解不出来吧?半个月后要交作业的。我这个人心善,所有人交一份就可以了。”
和苏语最熟悉的林硕这个时候其实想开口向苏语求情的。
苏语留下的这些家庭作业,其中的一道估计都够他们研究半个月了,还不一定能研究的完。
而现在要他们一口气解决,并且还要交半个月以后递交一份全面的报告,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但还没等林硕开口说什么,苏语就开口把他要说的话给堵回去了。
在说完之后,苏语还一蹦一跳的显得很开心的丢下粉笔,离开了教室。
颇有一种学生下课以后的那种欢快的感觉。
但问题是,他们貌似才是学生,苏语貌似才是老师。
其他人在看到苏语离开教室之后,全部转头看向了坐在最前面位置的林学时。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现在上去就想给林学时两耳光。
苏语平时看起来的确挺温柔的,但他们还是清楚苏语是个腹黑的。平时看起来没啥,但贼记仇。
很明显,这次留的家庭作业也是在记林学时的仇呢。
这老不死的,平时看起来挺正经,为人师表的,结果在求学的时候,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要不要脸。
现在好了,把苏语惹毛了。
现在怎么办?家庭作业,还所有人只要交一份就好了,交一份和交多份有区别吗?
苏语留下的任何一道家庭作业,都不是一个研究者可以独立解答的。
说白了,这份家庭作业不是留给他们的,而是留给大夏的。唯有大夏启动倾国之力,才有可能做到。
这不只是给他们的考验,也是对大夏的一次考验,一次测试,测试大夏的决心如何。
那么,谁去和国家申请研究资源呢?并且这一次需要的资源可不是一般的多啊!
“行了行了,我去想办法可以吧。”
原本想做鸵鸟的,但被众人盯了一分多钟以后,林学时还是无奈的起身了。
他脸皮厚,但也没厚到可以无视一切的地步。
在场的,的确就是他的身份地位最高,但也的确是他惹的苏语生气的,所以去找上面要资源来完成苏语的这项家庭作业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他了。
虽然说这看起来是苏语赌气的行为,但林学时还是知道的,这是一次赌气的惩罚,但也是一次考验,考验大夏到底有没有引领人类步入新时代的觉悟。
苏语给的这个家庭作业看似无法完成,但也只是看似无法完成而已。
大夏的先辈们可以在过去那么艰难的环境之中,在短时间之内研究出一个又一个的大夏立国之基,而比起他们那个时候,现在他们可幸福太多了。
苏语布置的这道家庭作业和先辈们过去遇到的困难相比,不值一提!
没有道理,先辈们可以做到,他们就做不!
更何况,上面说了苏语这边,只要不是过分到极致的要求,他们都无条件同意。
所以...
“年轻人有个词叫什么来着?开挂?对,是开挂,我要开挂了。”
在离开教室,拿出自己的手机后,林学时还开口自己调侃了一句,然后在电话拨通之后开口说道:“喂,一号吗?那孩子给了我们一个小考验,难度稍微有点高。所以我想动用国内最高算力的那些超算十五天,那些算力不高的可能也要用。并且看情况这种考验后面不会少,所以我申请在建几台,速度还要快,有了这孩子,国内现在的超算不够用了。我怀疑这孩子后面还有可能拿出其他的技术,防患于未然,至少要让这孩子看到我们的决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