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和色彩的考试,选竖幅还是横幅。
要根据考试物体而定,一般是没有规定的,要有,那就按规定。
如果没有要求,那就是自由发挥,按稳中求胜的方法,确保最基本的构图分数不会丢,比较保险的方法就是用竖幅的三角形或四边形构图。
即一个大的主体物,配上一块背景,一个台面,然后围着主体物按主次、重要关系摆放其他静物,这是最稳妥的构图。
一般考生心中没有太多的构图形式时,那么就不要轻易去追求变化,稳妥才是最好的方法。
“叮铃铃~~!”
佘淮刚贴好画纸,手里拿了支大的扇形笔,一模考试的最后一科,色彩。
开始的铃声,便响了起来。
考场中,清一色响起了画笔搅水,或者是画笔接触画纸的沙沙声。
水粉不是水彩,构图的时候不需要勾得那么细致,佘淮的画法是直接先上底色。
用橘黄加水打稀,直接铺背景大色调。
这是佘淮他们画室常用的确定色调画法,几近透明只有淡淡色痕的暖色打湿了画纸,他便剜了一笔熟褐颜料,这才进行构图。
简单勾勒物体基本外形轮廓,确定构图位置,主次关系后。
换画笔,直接开始铺色。
从衬布、桌面、背景,然后再到物体本身的暗面颜色,佘淮一笔一划地铺着,确保笔触没有被破坏,物体块面清晰。
一般而言,色彩的着色顺序就是从暗到亮,由黑到白的顺序,当然,这是比较传统、规矩的上色方法,也比较容易上手。
有些能力比较厉害的人,会从中间调上色,先把画面的中间色彩铺开,然后趁势把暗面带入,等画面稍干再提亮面。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整体的铺开画面关系,对于把握好整体效果比较容易控制。
对绘画熟练掌控的,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上色顺序,不过所有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完成画面。
佘淮,遵循的是由黑到白的传统上色顺序,就算系统让他的能力大幅提升,可也不敢乱飞!
半个小时的时间,佘淮几乎从没有停下过手里的画笔,当然,画笔的型号是不时在换的。
调色板上的颜料色彩越来越多,画纸上的画面也逐渐开始进入塑造环节,而他的手腕和手臂,也因为长时间的半举状态而变得酸麻。
但考试还在进行,佘淮却是没有放松。
色彩要有调色技巧,画面是切忌笔触太干或太湿的,适中最好。
用色太干,画面会像油画色堆积一样,容易导致最后的颜色剥落龟裂,影响阅卷的状态和最终成绩。
而太湿,或者过于追求水彩的用色,会导致画面斑驳,凹凸不平,塑造力欠缺,然后发挥不理想,最终画面就会一步步变脏。
暗面用笔薄润通透,亮面用笔厚重,虚实有度、层次丰富的画面效果,才是高分的保证。
咣当咣当,画笔与水桶壁沿撞击的声音在考场内甚嚣尘上,各个考区的考生们都是在奋笔疾画,周围考生在干啥,这时候大家压根没心情去理会。
从画室的‘临摹’,变成考试现场的‘写生’,这种转变还是挺明显的。
前者大家都不需要怎么思考,只要跟着老师的步骤和用色就可以完成,而后者则是需要自己思考画面关系,色调关系,有些考生还真会有些手足无措。
好在,这些问题不在佘淮的顾虑范围。
时间缓缓流逝,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间便溜走了。
佘淮面前的画,已经到了物体细节刻画的部分,与素描不同,色彩的细节刻画是以色压色,提亮面、点高光为方向的。
比如处理菜椒的蒂、鱼头、白菜、竹篮等静物的边框、叶子等部位的塑造。
而高光点的虚实也是要注意的,看起来不复杂,但画起来就既复杂又耗时间。
美术,还是挺吃天赋的,特别是在基础打完了之后,审美的不同,会致使画面的呈现结果迥然不同。
明明大家画的是同样的东西,步骤也一样,但最后的结果呈现完全不同,这就是天赋、审美在其中的作用了。
很多学美术的,都是只看到了这一行好的一面,却吃不了这一行的苦。
最后埋怨社会、埋怨老师、埋怨行业等等,佘淮,他埋怨的是自己,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吃这碗饭的料,起码暑假之前不是。
有的画家大半年才画一张画,挂出去卖了能管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生活开销。
那些成名艺术家更是风光无限,潇洒自在,但,这样的人又有多少个?
艺术家这条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只能成为路边景,多数人连好一点的画材都买不起,谈何追梦?
佘淮有这个清醒的认识,现阶段,他只是把美术当做升学的手段罢了。
至于往后能不能当艺术家还是画家什么的,暂时不在考虑序列。
一边刻画一边收好物体的型,佘淮最后点完高光,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考场中逐渐有了别的动静。
画得好的,基本已经在收笔阶段,而画得不好的......早就摆烂了。
美术生的类型很多,有从小就接触的,也有高中分科才开始的,也还有一些是纯文化学习不进去了,半道才转进来的。
这一场考试,还真算得上是百花齐放。
单佘淮在挺腰歇一歇的时候,就能看到一些‘大神’画作,其实这也是难为他们了,交了一百多块学费来这,给自己找不痛快不说,还得被打击一番。
起身站远些,他仔细瞧了一眼自己的画作,整体还是可以的,不说可以到什么程度,起码能上个优秀的分数。
坐回椅子上上,佘淮给衬布加了点明暗褶皱,刚收笔,视线中便有提示落下。
松了一口气,然后开始撕开画纸四周的胶带。
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自然不是全都给考生用来作画的,像是色彩,一般都要留出半小时至15分钟的空余时间,用来晾干画面。
不然,没干的画作交上去,几百上千张叠在一起,等到阅卷再翻开,那画面.....太美!
小心翼翼撕下胶带,边缘留白完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