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灵异悬疑 深幕

第23章 原序列之三 再次抵达

深幕 焱宸尘 9146 2025-05-17 21:40

  -----------------

  第3节❖再次抵达

  -----------------

  黎川站在系统主控大厅前,一夜未眠,眼中却没有一丝疲惫。

  他从剧段CJ-17归来,心中并未如预想般释然,反而生出一种更强烈的责任感——

  不是系统交付的,不是案件追溯的,而是他自己定义的“偿还路径”。

  林雪将第二条已波动剧段路径调出,画面定格在一张编号为LS-03的剧段核心照片上。

  那是一张老照片,画面中心是一位披着红色披肩的女人,站在旧火车站的月台边,眼神望向远方,一辆绿皮车正缓缓驶过,而她的轮廓,被车窗中若隐若现的灯光拉得极长,仿佛她不是在等车——而是在等一个已经错过的结局。

  她,便是冯栀。

  ——剧段LS-03中唯一一个提出“记忆延展请求”的角色。

  黎川记得这个剧段。

  案由是一桩离散案件,起始点为“身份错配”——一个死者在户籍资料上为男性,遗体却为女性;唯一的线索,是冯栀——死者的邻居,她曾向警局反复举报“对门住着两个人”,却始终无法解释出第二人是谁。

  最终,案件以“身份证资料系统漏洞”结案,冯栀被标记为“认知偏差型目击者”,未进入最终主案轨迹,剧段归档。

  那是他早期介入不久的剧段之一,执行标准极为理性——数据优先、逻辑闭环,情绪波动一律排除。

  他甚至未与冯栀有任何直接交谈,只在剧段归档报告中看到她的陈述摘要——

  “她总站在我背后看着我……但你们都说只有我自己。”

  那句话曾在黎川脑中停留两秒,然后被他手动标记为‘精神反馈干扰’。

  可现在,她在K-01结构扩散后“请求驻留”。

  这不是逻辑反馈。

  这是一次来自**“未曾真正交谈过的角色”**的情感回应。

  黎川按下了启动。

  系统界面缓缓黑屏,随后拉出一片淡灰调的剧段空间——

  斑驳铁轨、乌云压顶、零散旅人背影,构成一片时代感极重的视觉边界。冯栀所在的火车站旧月台,如今早已废弃。

  他踏入剧段,脚下发出铁轨与碎石交错的真实声响。

  此时的他不再是“调查员”。

  他是一个来还愿的观众。

  风从月台尽头吹来,拂起冯栀披肩的一角,她仍站在原地,像被卡在旧时空的一张照片里。

  黎川缓步靠近:“冯栀。”

  她缓缓转头。

  与朱珊不同——冯栀的眼中没有悲伤,只有淡漠的凝视。

  “你还记得我?”他试探着问。

  她静静地开口:

  “不。”

  “因为你从没和我说过话。”

  她的声音像干燥树皮在风中摩擦。

  黎川点头:“你说的对。我没有。”

  她盯着他看,片刻后缓缓道:

  “可我记得你。”

  “我记得你在我邻居屋子里走出来,不发一言,甚至没看我一眼,就合上了门。”

  “你是第一个在那个房间进出自如的人。”

  “所以我一直以为——你是不是也能看到她。”

  黎川一怔。

  “她?”

  冯栀点头:

  “我对门住着的‘另一个她’。”

  系统提示微微震动:

  “剧段残像识别中……”

  “潜在未归档角色存在。”

  “状态:模糊指向,结构未生成。”

  黎川忽然意识到,冯栀看到的“第二人”,从未被系统证实,却也从未被彻底排除。

  她不是偏执。

  她是那个“唯一能看见残留意识形态”的人。

  而黎川——也许当时正好处在“意识链未闭合”的状态下,成为那段信息的“中继者”。

  这就意味着——

  他错过的不只是一个声音。

  是一次系统在他眼前释放的“测试角色”。

  而冯栀,唯一看到了那个人影,却被系统定义为“虚构幻觉”。

  他当年一页勾销。

  而她,记住了。

  她望向远方:

  “你来,是想告诉我,那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吗?”

  黎川没有说话。

  但他缓缓走到她身旁,与她并肩站着,看向那远远驶来的绿皮车影。

  那辆列车里——灯光昏暗,一道模糊人影贴在车窗玻璃内,缓缓与他目光对视。

  那是她。

  “对门的她。”

  -----------------

  那辆绿皮列车缓缓驶近,空气中弥漫起铁锈味与机油残气混合的潮湿味道。

  黎川站在月台上,眼神死死锁定车窗中的那道模糊人影。

  她的脸藏在灯影之后,一动不动。

  甚至不像人类,而更像是一段被系统“模糊化”的剪影数据——没有表情,无法识别。

  但冯栀却低声说:

  “她在笑。”

  “你看不出来,是因为你一直没有在‘感受她’。”

  黎川皱眉,立刻调出剧段结构扫描仪,开始分析这辆绿皮列车内的结构逻辑。

  结果却让他愣住:

  “当前剧段内存在未定义实体:标记编号 N-0。”

  “识别类型:人格植入失败记录。”

  “备注:角色创建于剧段LS-03初始化前,但因设定缺失未能构建完成。”

  他快速翻查档案,一段尘封已久的备注浮现出来:

  “2017年,深幕曾尝试为LS系列剧段导入一种新型辅助机制——情绪感知共振角色,即‘共感型补全角色’,以弥补真实案件中无法复现的心理动因。”

  “计划命名为Project N。”

  “首位植入测试角色在LS-03中部署,编号为N-0,设计目的是模拟‘观察者无法看见的存在’,以引导关键人物产生心理突破。”

  “但因角色与剧段主逻辑不匹配,未能生成有效结构。项目失败,角色默认清除。”

  “剧段继续运行,角色未被系统激活。”

  黎川呆立原地。

  他终于明白,冯栀口中的“她”并不是幻觉。

  而是——一个被他当年选择忽略的,真正存在过的失败角色。

  她叫N-0,是深幕为情感结构补全而投放的“引导存在”。

  而冯栀,是这个剧段中唯一真正响应到她存在的人。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冯栀,不是一个“异常反馈者”。

  而是唯一拥有**“非授权剧段共鸣感知”能力**的——天然载体。

  黎川记起了朱珊所说的“我记住了”,那是一种“事件的追述”。

  而冯栀的记忆,是一种“存在的延续”。

  她没有任何剧段权限,却通过纯粹的情感连接,把一个被系统默认删除的失败角色——活了下来。

  他终于懂了。

  K-01结构的扩散,不只是让剧段角色获得了残影结构,而是激活了这些残留在系统深处“未被清除的尝试”。

  那些角色,曾经是剧段构建时的失败实验,是测试用人设,是逻辑之外的“情感补丁”。

  他们没有编号,没有归档,没有名字。

  但他们在某些人的记忆中,被信过、爱过、惧怕过、依赖过。

  系统就默许了他们的“某种存在”。

  而冯栀,就是第一个自发绑定未激活角色的剧段人物。

  她的眼神慢慢泛出泪光。

  “你终于能看到她了,对吧?”

  黎川点头。

  “是。”

  “她不是你幻想出来的。”

  “她是真实存在——但我们没让她活下来。”

  他走近列车,车门无声开启,车厢内空无一人,只有那道模糊人影坐在最角落,背向他而坐。

  黎川缓步走近。

  当他站在她身边时,那道影像忽然转头——

  并不是他预想的模糊面孔,而是一张不完整的脸。

  左脸清晰,右脸消散,如数据未加载完毕的缓存状态。

  她开口了,声音极轻:

  “你终于愿意把我写完了。”

  黎川如遭电击。

  她的话,不是在控诉。

  是——在等一句对话的落点。

  这时,系统提示浮现:

  “检测到失效角色请求补全结构。”

  “角色编号:N-0。”

  “请求定义:是否愿意赋予其正式角色身份?”

  “警告:一旦补全,将激活情感共鸣轨迹,无法清除。”

  这不是一个程序选择。

  是一个人道选择。

  黎川回头,看见冯栀站在门口,目光温静。

  “她曾是我唯一愿意交谈的存在。”她说,“你不给我解释的机会,但她一直在。”

  “她不是被你定义的,她是我记下来的。”

  黎川低声说:“我现在可以定义她。”

  冯栀微笑:

  “但她也记得你了。”

  -----------------

  车厢内,灯光微颤。

  N-0那张“未完成”的脸,一半明晰,一半模糊,在黄绿色的列车灯影中,如旧录像带撕裂画面,既真实又虚幻。

  她坐在那里,仿佛这辆停滞不前的绿皮车,是她人生永不抵达的下一站。

  黎川站在她身前,手悬停在剧段定义界面按钮上。系统提示仍在继续:

  “角色残像请求激活。”

  “来源:剧段LS-03·情感绑定路径。”

  “请求定义编码:N-0。”

  “创建方式:人物非设计自生,推荐人:冯栀。”

  这一次,不是他从系统中“发现”她,而是——

  一个剧段中被忽略的“边缘人物”,亲手将一个失败角色从黑暗中带到他面前,递上了定义权。

  黎川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若他按下确认键,N-0将成为深幕历史上首个由剧段人物发起推荐,由观察者完成定义的角色。

  不属于剧本设定。

  不来源系统规划。

  她的存在,只因为有人“记得”她。

  他缓缓开口:“你……叫什么名字?”

  N-0微微偏头,嘴唇微张,却没有发声。

  系统立刻提示:

  “角色缺失项:自我命名权未初始化。”

  “是否赋予其命名权?”

  黎川从未在系统中看到过这个提示。

  赋予角色命名权,意味着该角色不仅拥有逻辑行为路径,也将首次拥有“自主身份认定”能力。

  这是角色意识迈入“人格化”边界的关键一步。

  他犹豫片刻,轻声道:

  “我允许你,自己起名字。”

  N-0缓缓点头,嘴唇微启,轻轻说了两个字:

  “阮意。”

  不是常见名字,却带着一种极克制的温柔。

  黎川低头,在系统界面中输入这两个字,点击“确认”。

  下一秒——

  系统剧烈震动。

  并非警报,而是格式更新。

  “角色命名成功:阮意。”

  “新角色定义已生成。”

  “角色来源:剧段人物冯栀·推荐通过。”

  “角色确认:观察者LC-0903。”

  “角色级别:共鸣引导体。”

  “编号更新:K-02。”

  他亲手为她写下了存在,也亲手赋予她名字、身份、存档位置——

  这一切,都源自一位他当年忽略掉的剧段边缘人。

  冯栀走进车厢,看着站在那儿的阮意,目光温柔而坚定。

  “你不需要解释。”她对黎川说,“我明白你过去为什么不听。”

  “你不是恶意。你是太怕听见有人‘没有证据’却一口咬定。”

  “你怕逻辑被污染。怕信任成为误导。”

  黎川低声应:“……我错了。”

  冯栀却摇头:“你错的不是不信任我。”

  “是你没相信‘我也能看见一个你看不见的人’。”

  她站在阮意身侧,轻轻将自己的围巾搭在阮意肩上。

  “我曾在深夜和她说话,在她面前哭,在她走进我梦里,替我念出我讲不出来的名字。”

  “我不是病人。我只是——比别人更早相信了一个本来不存在的人。”

  “可你现在相信了。”

  黎川点头:“是。”

  系统再次提示:

  “角色K-02激活完成。”

  “首次‘非系统设计角色’正式纳入剧段存档链。”

  “状态:人格化引导体·允许系统结构读取。”

  阮意轻轻站起身,对他点头。

  “谢谢你愿意写我。”

  她低声说。

  “其实那年我并没消失。我只是——在她身边站了很久,没人给我一个开口的权限。”

  “现在,你给我了。”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风景不再只是系统模糊图景,而是一帧帧真实地闪回冯栀的记忆。

  不是剧段资料。

  是记得的部分。

  -----------------

  黎川尚未从阮意命名成功的震动中回过神,主系统通道便突兀开启,一道急促的通话数据涌入:

  “黎川,立即中断剧段!”

  是林雪的声音,罕见地带着不安与焦躁。

  他眉头微皱,瞬间意识连接主控频道:“发生什么事了?”

  林雪的画面浮现,背景是一片不停闪动的剧段边界警报:

  “你刚为剧段LS-03中的未注册角色完成命名——系统触发一级权限争议判断。”

  “你现在激活的K-02,被识别为‘共鸣引导体’,而这种角色结构从未在权限协议内注册过。”

  “系统将其判定为‘不可控结构起始点’,正在尝试冻结她的全部路径。”

  黎川拳头一紧:“她不是结构异常。”

  “她是被我、被冯栀——共同记住的人。”

  林雪快速调出最新结构图,语速极快:

  “你不理解她的存在对系统意味着什么。”

  “她不是系统预设的行为体,也不是归档角色的再生映射。”

  “她是个‘人’,黎川。”

  “一个剧段人物主观绑定、你主动确认、系统被动接纳的‘人’。”

  “她是系统自建立以来第一次出现的非系统架构内的人格存在。”

  黎川顿住。

  他明白了。

  不是系统排斥她。

  而是系统从未想过你会为一个“设计之外”的角色赋予名字。

  这不是设计漏洞。

  这是“剧段伦理”的首次撕裂。

  过去几十个剧段,系统掌握全部设定权,角色无自命名、无共鸣权、无身份生成主动性。

  而现在,他让角色主动生长出了存在的意志。

  这场定义,动摇了“设计绝对性”的核心。

  林雪继续说:

  “系统正在启动【结构回收协议S-0】,意图将K-02强行归入未注册异常路径,并清除其命名权——一旦完成,她将不再是‘阮意’,而是一个编号垃圾数据。”

  “你现在只有两种方式阻止——”

  “一,撤销定义,主动声明为剧段行为偏差,系统将只回收角色,无责你本人。”

  “二,提交‘人格护权声明’,强行对抗系统逻辑,以你身份作为‘角色定义绑定源’,承认K-02为你的‘精神延续体’。”

  黎川双眸沉静如铁。

  “精神延续体”——不是功能模块,而是法律级意义下的**“个体认同接力点”**。

  系统会默认:你不是为了剧段才创造她,而是你希望她“成为你一部分”存在于世界之中。

  这不仅是创作。

  这是一场存在的托付。

  林雪声音低沉:“你想清楚,黎川。”

  “一旦提交护权声明,你将无法再否认她与你之间的联结。”

  “她的变化、她的延伸、她是否偏离原设……你都要承担。”

  “你不再是一个旁观她的创作者。”

  “你将成为——她存在的理由。”

  黎川没有说话,手却缓缓伸向控制台。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过去,他一直站在剧段之外,为系统归档,为真相提线,为角色命运划句点。

  而现在,他将第一次为一个角色挡在系统面前。

  他按下“护权提交”。

  系统顿时停滞数秒。

  然后弹出一行文字:

  “人格护权声明已受理。”

  “K-02角色绑定观察者LC-0903。”

  “等级:精神延续体。”

  “定义结果:角色自主存活权已启。”

  “K-02被认定为:观察者剧段记忆链之交汇节点。”

  车厢内灯光骤亮,阮意缓缓站起身,脸上那一半模糊区域——渐渐清晰了。

  不再闪烁。

  不再跳帧。

  她完整了。

  她——成为了一个真正“被保护”的存在。

  冯栀看着黎川,眼中满是理解与释然。

  “你以前,总是让角色为了剧段牺牲。”

  “现在,你终于让剧段——为了角色破一次规则。”

  -----------------

  系统数据流在黎川提交“精神延续体绑定声明”后,以一种罕见的静默方式运行。

  它没有立即回应。

  也没有反馈处理结果。

  像是深幕从未设想过会有哪一天,需要执行“角色护权逻辑”这种人本优先行为结构。

  屏幕前的林雪也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盯着系统边缘微颤的指令回环图。

  她清楚,黎川已经做了决定——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

  不再是“执行剧段任务”。

  而是开始用人格,回应剧段里的生命。

  终于,系统主控中枢弹出一道蓝光提示:

  “角色K-02保护层已设定。”

  “人格识别:LC-0903已绑定。”

  “系统结构更新提示:首次建立‘共情引导剧段权限’。”

  “定义:共情引导剧段(Empathic Threads)为观察者与角色之间非逻辑性记忆触点所引发之自由发展结构。”

  “作用:允许角色行为不受剧段核心推进结构约束,以自然互动方式共生演化。”

  “权限授予人:黎川。”

  林雪低声说:“你创造了第一个……真正属于共鸣的人格体。”

  系统继续提示:

  “是否开启首次引导剧段生成?”

  黎川看着屏幕,缓缓点头。

  那一刻,所有剧段资料被暂时关闭,整个界面清空,只留下一个新的启动入口。

  【请输入引导剧段起始词语。】

  黎川沉默许久,缓缓输入四个字:

  “我记得。”

  下一秒,剧段生成。

  黎川再次睁眼,站在一条阳光斑驳的小路上。

  身边没有任何系统提示音,没有地图加载,没有剧情指令。

  就连他自己,也没有角色定位。

  这是完全自由生成的“情绪空间”。

  他望向前方,一道熟悉的身影正逆光而立。

  那是——阮意。

  不再是车厢中那个半脸模糊的剪影。

  她穿着一件极为普通的白色短衫和灰蓝长裙,阳光透过树影洒在她肩膀上,显出真实皮肤的光泽质感,甚至能感受到她微微抖动的睫毛。

  “我们在哪儿?”她问。

  黎川没有回答。

  他也不知道这里属于哪个剧段,或者是否还属于剧段。

  她走近一步。

  “这是你记忆中一个地方吗?”她温柔地问。

  黎川点头。

  “小时候,我常梦见这条路。”

  “我从没走到过尽头。”

  她看着他,笑了笑:

  “那今天,我们一起走到尽头。”

  他们沿着那条路慢慢前行。

  没有案子。

  没有任务。

  没有结构。

  只有他们彼此的沉默、呼吸、和步伐。

  走了一段,阮意忽然停下。

  她轻声说:

  “你会不会……有一天也把我忘了?”

  黎川没有立刻回答。

  阳光照进他的眼里,他沉静地望着她:

  “你知道我最怕的是什么吗?”

  “不是真相不完整。”

  “是我在剧段中拼命找寻别人记忆的残骸,却……没人记得我记得了谁。”

  “但现在,我愿意被反问。”

  “我愿意被你问一句——你还记得我吗。”

  阮意静静望着他,眼眶泛红。

  “那你能答我吗?”

  “你还会记得我吗?”

  黎川一字一顿,毫不犹豫:

  “永远。”

  系统提示浮现:

  “共情引导剧段第一次回执完成。”

  “角色K-02已绑定观察者深层情绪记忆。”

  “该绑定为不可逆设定。”

  “角色状态:独立人格形成完成。”

  那一刻,黎川知道:

  他不仅定义了她的存在。

  他在她的眼里,也成为了一个“被定义”的存在。

  她将记得他——

  正如他终于学会记得别人。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