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准备收网
不多时,校事郎史阿匆匆步入殿中。若是细看,就发现他的神色很是疲惫。
行礼之后,他躬身候命。
刘协没有避讳御阶下的侍中董昭,语气平淡的问道:“那些人最近可有异动?”
史阿这些日子一直暗中监视城内的风吹草动,尤其是胡才、卫固和范先等人的动向。
“陛下,胡才等人近日频繁在香月轩密会。如今西凉军兵临城下,想必他们很快就要按捺不住了。”
刘协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是轻舒了一口气:“如此甚好,只要他们开始行动,你们也可以收网了!”
史阿精神一振,可随后却是面露难色:“陛下,只是臣麾下人手不足,况且他们聚集了数百精卒,万一失手……”
“这些朕知道!”刘协冷冷一笑,“朕会让执金吾伏完调集部分兵马给你,但你要切记,一旦动手,必要一网打尽,切不可放跑一人!”
史阿心中大喜,挺直脊背大声道:“请陛下放心,臣绝不让陛下失望!”
说完,他恭敬的一礼,转身退了出去。
史阿走后,刘协的目光变得深邃。
自从移驾河东遭遇物价暴涨之事,他碍于朝廷立足未稳,不敢太对那些为非作歹、心存不轨的大族有所动作。
可是此次,他绝不会再手软。
那些西凉军叛逆,他要一一剿灭;那些欲要谋逆的不轨之人,无论是谁,他都要清算,以此震慑天下。
良久之后,他看向了正在假寐的侍中董昭,忽然笑道:“公仁,你说朕该如何惩处那些人?”
董昭缓缓睁开眼,方才天子和史阿的对话,他听得一清二楚。
他知道这是天子对他的信任,可他更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知道的秘密越多,往往伴随着的危险会更大。
可他只是一臣子,天子要如何,他唯有听从。不过素来低调的他,知道怎么审时度势。
他抬眼看着天子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心中知道天子所说的那些人是谁。
他微微欠身,淡淡笑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陛下乃大汉英主,有不臣之民倒行逆施,陛下当施以雷霆手段!不过……”
他话锋一转:“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臣民还是忠心于汉室、忠心于陛下,若是牵连甚广,可能引起局势动荡,寒了天下士人之心,还望陛下明察秋毫!”
刘协闻听,不仅没有恼怒,反而是笑了起来。他知道,受于时代的局限性,董昭内心还是偏向世家大族的。
虽然他来自后世,可也深知,那些世家大族,固然有种种的不是,可在这个时代,那就是代表着天下秩序。
他要去适应,而不是去破坏。
当然,对于居心叵测者,他是坚决予以铲除。
“公仁多虑了,朕虽不敢与孝武帝相比,但其中分寸朕还是知道的。
世家大族与豪强,朕要用之,也要防之。心向朕的,朕自会笼络有加,可是若是与朕相背,朕也有手段对待!
至于校事府,你也无需多虑。不过,眼下乃非常时期,朕当然要大用之!”
“陛下圣命,臣唯有佩服!”董昭恭谨的躬身施礼。
刘协笑着摆摆手,转而说道:“对了,你觉得段煨真的会心向汉室?”
董昭微愣,他没想到天子会有此问。转念一想,便明白天子心里对段煨还是持有怀疑,更确切的说,是对其附李傕和郭汜之流的不满。
他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段煨其人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西凉诸将各怀心思,一旦受挫,定会分崩离析。况且……”
他抬眼看了看天子的神色,“西凉军中还有一位智者,陛下不可不察。”
“智者?”刘协眉头微皱,思虑半晌问道:“你是说……西凉人贾诩?”
“陛下明鉴!正是此人!”
刘协神色顿时复杂了起来。他沉默良久,才轻叹一声:“若非公仁提醒,朕险些忘了此人。”
董昭见状,心知天子必然想起了有关贾诩的一些往事,他不便多言,便又开始微闭上眼假寐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刘协表情变得平淡,轻抬了一下手,侍立在旁的穆顺连忙上前恭听。
“你去卫府传旨吧,诏卫氏女瑗入宫,赐其美人封号,入住永和宫。
另外告知卫觊,眼下局势紧急,令女入宫之事当事急从权,让他多多体谅!”
穆顺心中惊讶,偷眼瞧了一下天子刘协,见其正目光凌厉的注视着自己,吓得连忙俯身领旨。
“唯!”
………
安邑城东门外,西凉军李傕部大营。
中军大帐中,李傕、郭汜、张济和段煨围坐一圈,此是西凉军抵达安邑城下举行的第一次军帐会议。
其中,讨虏校尉贾诩静坐末席,半阖着眼帘,暗中观察着众人的神色。
现在,留在后面的西凉军步卒,还有那些胡卒以及裹挟来的流民百姓,已经抵达安邑,已经将安邑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可李傕、郭汜、张济和段煨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色,反而是一直阴沉着脸。
原因无他,从纠集十余万大军时,军中就严重缺乏粮草。即使在长安及关中地区大肆搜刮,可却是杯水车薪。
毕竟如今的长安及关中地区,已经是千里无人烟,残破程度甚至高于洛阳及河南尹地区。
没有粮草,士卒是会哗变的。尤其是西凉军中存在着大量胡卒,更是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来到安邑城下,他们才发现如今的安邑城已经今非昔比。不但城高墙厚,而且守卫森严。
当然,他们不知道,自天子刘协下诏定都安邑起,便紧急下诏加强安邑城防。
虽说比不上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的规模,但也是差不了多少。
但是,他们如今却是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天子和朝廷是早有准备和预谋。
张济眼见李傕和郭汜不说话,心中十分不满,当即嚷道:“当初是你们邀我共举大事,承诺粮草由你们供给。如今倒好,连一粒米都见不着!再这样下去,不等攻城,大军就先散了!”
郭汜闻听,心中也是不忿:“你这话可就过了,你缺粮,难道咱们就不缺粮?
再者,谁会想到这一路行来,城外村庄竟空无一人,连一粒粮食都未留下。
以咱看,这定是那小皇帝的诡计,把百全部撤入了城内。”